云南电信固网智能化技术实施方案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项目背景 | 第10页 |
| ·什么是固网智能化 | 第10页 |
| ·固网智能化的发展 | 第10-11页 |
| ·固网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 第11-12页 |
| ·论文结构和创新 | 第12-14页 |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固网现状分析 | 第14-21页 |
| ·交换网现状 | 第14-17页 |
| ·市话汇接局现状 | 第14-15页 |
| ·端局和接入网现状 | 第15-16页 |
| ·无线市话 | 第16-17页 |
| ·智能网现状 | 第17-18页 |
| ·信令网现状 | 第18-19页 |
| ·九七网现状 | 第19页 |
| ·计费帐务系统现状 | 第19页 |
| ·客服系统 | 第19页 |
| ·DCN网现状 | 第19页 |
| ·目前固定电话网业务推广面临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现网改造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固网智能化的主要技术 | 第21-31页 |
| ·固网智能化的基本原理 | 第21页 |
| ·SHLR的概念 | 第21页 |
| ·SHLR主要业务功能 | 第21-23页 |
| ·SHLR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 ·SHLR组网示意图 | 第24-25页 |
| ·固网智能化实现方案 | 第25-31页 |
| ·"端局+汇接局代理访问SHLR"方案[10] | 第25-27页 |
| ·"TDM汇接局完全访问SHLR"方案[10] | 第27-29页 |
| ·软交换汇接局完全访问SHLR"方案[10]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固网智能化采用的主要协议 | 第31-55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ISUP+、MAP+与MAP协议简介 | 第31-40页 |
| ·ISUP+协议 | 第31-34页 |
| ·MAP+协议 | 第34-35页 |
| ·MAP协议 | 第35-40页 |
| ·ISUP+、MAP+与MAP方案技术比较 | 第40-49页 |
| ·两种方案对系统改造影响的分析 | 第49-52页 |
| ·两种方案对支撑系统影响的分析 | 第49-51页 |
| ·两种方案在业务数据割接工作量上的比较 | 第51-52页 |
| ·两种方案对网络演进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两种方案对网络融合的影响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固网智能化业务分析及控制机制 | 第55-65页 |
| ·业务分析 | 第55-60页 |
| ·支持现网在用智能业务 | 第55页 |
| ·服务竞争型业务 | 第55页 |
| ·号码变换类业务 | 第55-59页 |
| ·个性化及广告类 | 第59-60页 |
| ·呼叫控制类 | 第60页 |
| ·支持业务嵌套功能 | 第60页 |
| ·业务控制机制 | 第60-65页 |
| ·SHLR独立实现业务 | 第60-61页 |
| ·SHLR配合实现业务 | 第61-65页 |
| ·被叫类业务 | 第61-62页 |
| ·主叫类业务 | 第62-63页 |
| ·混合类业务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云南电信固网智能化实施方案 | 第65-74页 |
| ·总体实施策略 | 第65页 |
| ·实施原则 | 第65-66页 |
| ·总体原则 | 第65-66页 |
| ·SHLR业务查询点设置原则 | 第66页 |
| ·业务触发点设置原则 | 第66页 |
| ·PSTN网局内话务出局原则 | 第66页 |
| ·PSTN话务网网络组织原则 | 第66页 |
| ·建设方案 | 第66-74页 |
| ·具体方案 | 第66-67页 |
| ·业务规模 | 第67-68页 |
| ·SHLR基本配置 | 第68页 |
| ·七号信令链路需求 | 第68-72页 |
| ·信令网改造 | 第72页 |
| ·支撑系统改造 | 第72-74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4-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 感言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