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 动物园规划设计概论 | 第11-28页 |
·动物园的概念 | 第11-14页 |
·动物园的概念 | 第11页 |
·动物园的使命 | 第11页 |
·动物园的功能 | 第11-12页 |
·科研 | 第11页 |
·迁地保护 | 第11-12页 |
·科普 | 第12页 |
·娱乐 | 第12页 |
·动物园的分类 | 第12-13页 |
·野生动物园 | 第12页 |
·专类动物园 | 第12页 |
·城市动物园 | 第12-13页 |
·动物园面积的标准 | 第13-14页 |
·动物园选址 | 第14-16页 |
·用地选择 | 第14-15页 |
·造园规划条件 | 第15页 |
·管理规划注意事项 | 第15-16页 |
·动物园的总体规划 | 第16-18页 |
·功能分区 | 第16页 |
·科普、科研活动区 | 第16页 |
·动物展览区 | 第16页 |
·服务、休憩设施区 | 第16页 |
·管理区 | 第16页 |
·生活区 | 第16页 |
·总体布局 | 第16-17页 |
·按动物地理学 | 第17页 |
·按动物进化系统 | 第17页 |
·混合式 | 第17页 |
·动物品种规划 | 第17-18页 |
·展览规划 | 第18-19页 |
·展览的目标 | 第18页 |
·展览类型 | 第18-19页 |
·主题展览 | 第18页 |
·动物栖息地展览 | 第18页 |
·混合物种展览 | 第18页 |
·生态延续性展览 | 第18-19页 |
·行为设计展览 | 第19页 |
·展览陈列方式 | 第19页 |
·单独分别陈列 | 第19页 |
·同种同栖陈列 | 第19页 |
·不同种的同栖陈列 | 第19页 |
·幼小动物展览 | 第19页 |
·种植设计规划 | 第19-21页 |
·选择原则 | 第19-20页 |
·分区类型 | 第20页 |
·树木配置原则 | 第20-21页 |
·动物园的兽舍设计 | 第21-24页 |
·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饲养规划原则 | 第22页 |
·布局和结构 | 第22-23页 |
·动物活动部分 | 第22页 |
·游人参观部分 | 第22-23页 |
·管理部分 | 第23页 |
·兽舍的形式 | 第23-24页 |
·建筑式笼舍 | 第23页 |
·网笼式笼舍 | 第23页 |
·自然式笼舍 | 第23-24页 |
·混合式 | 第24页 |
·道路系统规划 | 第24-25页 |
·解说标识系统规划 | 第25-26页 |
·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分类 | 第26页 |
·其他重要设施规划 | 第26-28页 |
3 北京动物园规划设计初探 | 第28-82页 |
·北京动物园概况 | 第28-36页 |
·地理位置 | 第28-29页 |
·历史变革 | 第29-31页 |
·用地现状 | 第31-33页 |
·文物古迹 | 第33-35页 |
·资金及管理 | 第35-36页 |
·北京动物园总体规划 | 第36-41页 |
·总体规划特色 | 第36-37页 |
·总体规划布局 | 第37-39页 |
·动物品种规划 | 第39-40页 |
·环境容纳量 | 第40-41页 |
·展览设计 | 第41-46页 |
·概况 | 第41页 |
·展览的类型 | 第41-43页 |
·主题展览 | 第42页 |
·动物栖息地展览 | 第42-43页 |
·混合物种展览 | 第43页 |
·行为工程学展示 | 第43页 |
·展览程序规划 | 第43-44页 |
·展览路线设计 | 第44-45页 |
·展览陈列方式 | 第45-46页 |
·单独陈列 | 第45页 |
·同种同栖陈列 | 第45页 |
·不同种的同栖陈列 | 第45-46页 |
·组织小动物爱心俱乐部 | 第46页 |
·笼舍建筑设计 | 第46-61页 |
·笼舍建筑的布局 | 第46-47页 |
·笼舍建筑的形式 | 第47-50页 |
·建筑式笼舍 | 第47-48页 |
·网笼式笼舍 | 第48-49页 |
·自然式笼舍 | 第49页 |
·混合式 | 第49-50页 |
·笼舍建筑设计实例 | 第50-58页 |
·火烈鸟馆 | 第50-51页 |
·自然湿地 | 第51-52页 |
·非洲动物区 | 第52-53页 |
·叶猴馆 | 第53-54页 |
·非洲獴室外展舍 | 第54-55页 |
·北京海洋馆 | 第55-58页 |
·笼舍丰容 | 第58-61页 |
·概念 | 第58页 |
·丰容的历史 | 第58页 |
·丰容的内容 | 第58-59页 |
·丰容的意义 | 第59页 |
·近年来的工作 | 第59-61页 |
·环境设计 | 第61-70页 |
·发展和管理区域 | 第61-62页 |
·游人活动区 | 第62-63页 |
·动物/游人区 | 第63-64页 |
·种植设计 | 第64-68页 |
·总体大环境绿化 | 第65-66页 |
·兽舍周围及运动场绿化 | 第66页 |
·兽舍内绿化 | 第66-67页 |
·过渡地带 | 第67页 |
·生境模拟 | 第67-68页 |
·道路设计 | 第68-70页 |
·解说系统 | 第70-75页 |
·解说系统的目的 | 第70-71页 |
·解说系统的内容 | 第71页 |
·解说系统的主题 | 第71-72页 |
·解说方式的类型 | 第72-75页 |
·人员解说 | 第72页 |
·语音导游 | 第72页 |
·标识 | 第72-73页 |
·视听材料 | 第73-74页 |
·展馆/展台 | 第74页 |
·大众传橡 | 第74-75页 |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 第75-78页 |
·游客服务管理中心 | 第75-76页 |
·小卖部 | 第76-77页 |
·商店及餐厅 | 第77页 |
·照相部 | 第77-78页 |
·公共教育培训 | 第78-82页 |
·公共教育中心 | 第78-79页 |
·科普教育馆 | 第79-80页 |
·志愿者工作站 | 第80-82页 |
4 启示与展望——对今后城市动物园保护和研究的思考 | 第82-89页 |
·动植物一体化保护 | 第82-83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理论与技术的探索 | 第83-89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发展背景 | 第83-84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含义 | 第84-85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建设体系结构 | 第85-87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建设体系结构 | 第85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信息技术体系 | 第85-86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基础——虚拟动物标本馆 | 第86-87页 |
·数字化动物园的重要内容——虚拟动物园 | 第87页 |
·数字化动物园—以北京动物园为例 | 第87-89页 |
5. 结语 | 第89-90页 |
附表 | 第9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图表目录 | 第106-108页 |
个人简介 | 第108-109页 |
导师简介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