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页 |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 2 可转换债券理论概述 | 第15-25页 |
| ·可转换债券的定义及特性 | 第15页 |
| ·可转换债券的类型 | 第15-17页 |
| ·传统的可转换债券 | 第15-16页 |
| ·零息票可转换公司债券 | 第16页 |
| ·可交换股票的可转换债券 | 第16页 |
| ·附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 | 第16-17页 |
| ·强制转换的公司债券 | 第17页 |
|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 第17-21页 |
| ·债券面值和数量 | 第17页 |
| ·基准股票 | 第17页 |
| ·票面利率 | 第17-18页 |
| ·转换比率和转股价格 | 第18-19页 |
| ·转换期 | 第19页 |
| ·赎回条款 | 第19-20页 |
| ·回售条款 | 第20页 |
| ·转换调整条件 | 第20-21页 |
| ·强制性转换条款 | 第21页 |
| ·担保 | 第21页 |
| ·可转换债券估值模型 | 第21-25页 |
| ·纯债券价值 | 第22页 |
| ·转换价值 | 第22页 |
| ·市场价值 | 第22-24页 |
| ·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 3 可转换债券融资分析 | 第25-35页 |
|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机分析 | 第25-28页 |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25-27页 |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27-28页 |
| ·可转换债券融资优势分析 | 第28-30页 |
| ·融资成本较低 | 第28页 |
| ·融资规模较大 | 第28页 |
| ·缓解股本稀释程度 | 第28-29页 |
| ·降低代理成本 | 第29-30页 |
| ·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 第30页 |
| ·公司业绩压力较小 | 第30页 |
| ·可转换债券与其他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30-32页 |
| ·影响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因素 | 第32-35页 |
| ·宏观因素 | 第32-33页 |
| ·微观因素 | 第33-35页 |
| 4 可转换债券发行与上市业务 | 第35-49页 |
|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及上市条件 | 第35-36页 |
|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和上市程序 | 第36-37页 |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债券案例分析 | 第37-49页 |
| ·基本情况 | 第37-40页 |
| ·发行条款 | 第40-41页 |
| ·积极作用 | 第41-47页 |
| ·消极作用 | 第47-49页 |
| 5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第49-53页 |
|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 ·发行公司行业集中 | 第49页 |
| ·发行审核标准不科学 | 第49-50页 |
| ·市场规模过小 | 第50页 |
| ·做空机制不健全 | 第50-51页 |
| ·对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建议 | 第51-53页 |
| ·建立差异化的市场准入标准 | 第51页 |
| ·丰富可转换债券品种,完善做空机制 | 第51-52页 |
| ·发挥可转换债券在公司激励中的作用 | 第52页 |
| ·保护全体股东利益 | 第52页 |
| ·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 第52-53页 |
| 研究小结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详细摘要 | 第57-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