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岩体质量评价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言 | 第11-4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39页 |
·岩体质量评价 | 第12-15页 |
·地应力 | 第15-26页 |
·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 | 第26-33页 |
·岩爆判断 | 第33-39页 |
·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主要创新 | 第40-41页 |
2 工程区域概况 | 第41-46页 |
·地理及交通状况 | 第41-42页 |
·区域气象、水文概况 | 第42-43页 |
·气象 | 第42页 |
·水文 | 第42-43页 |
·区域地质概述 | 第43-46页 |
·构造特征 | 第43页 |
·地形地貌 | 第43-45页 |
·地层与岩性 | 第45-46页 |
3 库址区地质条件 | 第46-67页 |
·岩性 | 第46-50页 |
·岩脉 | 第50-51页 |
·构造特征 | 第51-58页 |
·断裂 | 第51-55页 |
·节理 | 第55-57页 |
·韧性剪切带 | 第57-58页 |
·褶皱 | 第58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58-63页 |
·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 第58-59页 |
·地下水类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 第59页 |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 第59-63页 |
·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 第63页 |
·工程地质特征 | 第63-67页 |
·岩体结构 | 第64-66页 |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 第66页 |
·岩块物理力学参数 | 第66-67页 |
4 库址区地应力场模拟 | 第67-92页 |
·计算原理 | 第67-72页 |
·边界应力条件调整方法 | 第67-69页 |
·阻尼最小二乘法 | 第69-72页 |
·现场地应力测量 | 第72-80页 |
·测量原理 | 第73-75页 |
·测量步骤 | 第75-7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76-77页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77-80页 |
·地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80-91页 |
·FLAC~(3D) 软件简介 | 第80-82页 |
·数值模型建立方法 | 第82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82-91页 |
·计算模型 | 第82-83页 |
·材料本构及参数 | 第83-88页 |
·结果分析 | 第88-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5 库址区工程岩体质量评价 | 第92-113页 |
·国标 BQ 分级法 | 第92-94页 |
·岩块卸荷效应 | 第94-102页 |
·试验装置及过程 | 第95-9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7-102页 |
·波速-应力法地应力测量 | 第102页 |
·岩块(体)波速测试频率修正 | 第102-106页 |
·粘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 | 第103-105页 |
·频率修正系数 | 第105-106页 |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BQ 值的修正 | 第106页 |
·库址区工程岩体质量评价 | 第106-113页 |
6 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113-135页 |
·计算模型 | 第113-114页 |
·材料本构及参数 | 第114-115页 |
·边界条件 | 第115页 |
·结果分析 | 第115-134页 |
·开挖右侧洞室 | 第116-121页 |
·开挖左侧洞室 | 第121-125页 |
·开挖中间洞室 | 第125-130页 |
·开挖竖井 | 第130-134页 |
·小结 | 第134-135页 |
7 岩爆判别 | 第135-147页 |
·可拓学的基本理论 | 第135-140页 |
·物元理论 | 第135-136页 |
·可拓集合与关联函数 | 第136-140页 |
·可拓综合评价方法 | 第140-143页 |
·岩爆发生可拓方法判别 | 第143-147页 |
·判别指标 | 第143-144页 |
·岩爆判别 | 第144-147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47-151页 |
·结论 | 第147-149页 |
·建议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2页 |
附录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