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循环与水文气象论文

中低纬关键区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关于亚洲季风区及中国区域旱涝异常大气水分循环与收支研究的回顾第11-17页
     ·关于亚洲季风区大气水分循环气候特征研究的回顾第11-14页
     ·中国夏季降水和长江流域旱涝异常的水汽源及水汽输送研究的回顾第14-17页
   ·有关青藏高原在季风水汽输送作用方面研究的回顾第17-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8-19页
   ·论文总体框架和章节安排第19-22页
第二章 中低纬关键区水汽分布及其输送的气候特征第22-46页
   ·资料说明及计算方法第22-23页
   ·中低纬水汽输送关键区的提出第23-25页
   ·大气含水量的气候特征第25-27页
   ·水汽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第27-32页
     ·纬向水汽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第29-31页
     ·经向水汽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第31-32页
   ·长江中下游旱涝年中低纬关键区水汽分布及其输送的差异特征第32-43页
     ·长江中下游旱涝年的划分第33-34页
     ·旱涝年大气含水量距平分布特征第34-35页
     ·旱涝年水汽输送通量距平分布特征第35-39页
     ·旱涝年经、纬向水汽输送通量距平的垂直分布第39-43页
   ·本章总结第43-46页
第三章 中低纬关键区水汽输送气候模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第46-66页
   ·资料说明及计算方法第47页
   ·关键区水汽输送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第47-55页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第47-49页
     ·关键区水汽输送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第49-55页
   ·关键区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第55-62页
     ·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第55-57页
     ·关键区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第57-62页
   ·本章总结第62-66页
第四章 中低纬关键区-梅雨带水汽输送源汇结构第66-82页
   ·资料说明及计算方法第67页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及其源、汇分布特征第67-70页
   ·RegCM3 模式简介第70-73页
   ·中低纬关键区-梅雨带水汽输送源汇遥相关结构的模拟研究第73-80页
     ·试验方案及模拟区域简介第73-74页
     ·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第74-77页
     ·中低纬关键区-梅雨带水汽输送源汇遥相关结构模拟分析第77-80页
   ·本章结论第80-82页
第五章 中低纬关键区东印度洋-南海水汽源对梅雨降水的遥相关影响效应第82-96页
   ·资料说明第83页
   ·GAME 资料与NCEP 资料的比较分析第83-86页
   ·长江流域梅雨带强降水过程水汽源及其输送通道结构特征第86-89页
   ·东印度洋-南海“水汽源”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第89-90页
   ·东印度洋-南海“水汽源”遥相关影响效应的模拟研究第90-95页
     ·试验方案简介第90-91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91-95页
   ·本章总结第95-96页
第六章 中低纬关键区青藏高原次网格地形对水汽输送结构和下游降水的影响第96-110页
   ·资料说明第97页
   ·长江流域洪峰过程异常云系结构特征第97-98页
   ·模拟试验方案第98-100页
   ·控制试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第100-103页
   ·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次网格地形对水汽输送结构及下游降水的影响研究第103-109页
     ·青藏高原及周边次网格地形对水汽输送结构的影响第104-106页
     ·青藏高原及周边次网格地形对长江流域梅雨降水的影响第106-109页
   ·本章总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结构水汽收支的气候特征第110-136页
   ·资料说明及计算方法第111-112页
   ·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区域水汽收支特征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第112-119页
     ·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区域总水汽收支及经纬向水汽收支的季节循环第112-117页
     ·夏季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区域边界水汽收支的气候特征第117-119页
   ·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区域边界水汽收支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第119-125页
     ·箱格网区域东边界水汽收支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第119-122页
     ·箱格网区域南边界水汽收支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第122-125页
   ·夏季青藏高原东南水汽收支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效应第125-133页
     ·夏季高原东南逐侯水汽收支的气候特征第125-127页
     ·夏季高原东南水汽收支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效应第127-130页
     ·高原东南区域边界水汽收支及周边区域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第130-133页
   ·本章结论第133-136页
第八章 长江流域旱涝过程中低纬关键区大气水分循环变化的物理图像第136-154页
   ·资料说明第137页
   ·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副高变化显著区特征第137-141页
   ·东亚夏季风异常与中低纬关键区水汽输送遥相关结构特征第141-145页
   ·长江流域旱涝异常过程中低纬关键区水汽输送遥相关结构第145-148页
   ·东亚夏季风变化背景下中低纬关键区水汽输送结构的变化趋势第148-150页
   ·中低纬关键区水汽输送相关链的综合模型第150-151页
   ·本章总结第151-154页
第九章 全文总结第154-162页
   ·主要结论第154-159页
   ·创新点第159-160页
   ·存在问题及未来工作设想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个人简介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曲霉毒素B1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地源热泵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