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研究--以山西大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引言第13-17页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
 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4页
 3. 研究方法第14-17页
第一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第17-23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脉络第17-19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7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脉络第17-19页
   ·基本概念介绍第19-21页
     ·志愿者第19页
     ·志愿服务第19-20页
     ·志愿服务精神第20-21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第21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1-22页
     ·非营利组织理论第22-23页
第二章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发展现状第23-3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构成要素第23-27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第23-2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制度体系第25-27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第27-32页
     ·学院团委直接领导第27-28页
     ·学院团委指导,学生会负责执行第28-30页
     ·学院学生社团负责开展第30-32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的成绩第32-3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第32-33页
     ·不断深化服务领域第33页
     ·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志愿者第33-35页
第三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5-41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愿望十分强烈,但实际参与率较低第35-36页
     ·大学生对专业性志愿服务需求较大,但缺乏实践平台第36页
     ·草根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少,组织能力有限第36-37页
     ·行政化程序繁多,活动开展效率低第37页
     ·关于“助人自助”的不同理解第37-38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1页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第38页
     ·资金短缺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障碍第38-39页
     ·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缺乏规范性第39-40页
     ·社会环境支持不足第40-41页
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路径第41-49页
   ·普及志愿服务理论知识,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第41-43页
     ·开设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普及志愿服务基础知识第41页
     ·拓宽宣传渠道,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第41-43页
   ·坚持共青团承办,多元化筹措志愿服务资金第43-44页
     ·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资源优势第43页
     ·多元化筹措志愿服务资金第43-44页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设置,使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第44-45页
     ·加强志愿组织的科学管理,建立管理、培训、激励机制第44页
     ·志愿服务活动要向长期化、专业化和国样化方向发展第44-45页
   ·扩大主志愿服务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第45-49页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做好体验式志愿服务的传承第45-46页
     ·鼓励并加强学生社团与独立的民间组织合作第46页
     ·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社会教育内容
下一篇:我国高等学校三学期制研究--以山西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