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8页 |
| ·论文的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 第6页 |
| ·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 第6-7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7-8页 |
| 第二章 P2P网络概述 | 第8-17页 |
| ·P2P计算的历史与现状 | 第8-9页 |
| ·P2P计算的历史 | 第8-9页 |
| ·目前研究现状 | 第9页 |
| ·P2P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9-12页 |
| ·P2P网络的定义 | 第9-10页 |
| ·C/S模型与P2P模型 | 第10-11页 |
| ·P2P计算与分布式计算 | 第11页 |
| ·P2P计算与网格计算 | 第11-12页 |
| ·P2P网络的分类 | 第12-15页 |
| ·集中式P2P网络 | 第12-13页 |
| ·无结构P2P网络系统 | 第13-14页 |
| ·结构化P2P网络系统 | 第14-15页 |
| ·P2P网络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 ·P2P计算的应用 | 第15-16页 |
| ·P2P网络的优点和缺点 | 第16-17页 |
| ·P2P网络的优点 | 第16页 |
| ·P2P网络的缺点: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P2P网络资源搜索方法 | 第17-25页 |
| ·索引目录搜索算法(INDEX SERVER) | 第17-18页 |
| ·索引目录搜索算法描述 | 第17页 |
| ·索引目录搜索算法优缺点 | 第17-18页 |
| ·泛洪搜索算法(FLOODING) | 第18-19页 |
| ·泛洪搜索算法的描述 | 第18页 |
| ·Gnutella | 第18-19页 |
| ·泛洪搜索算法的优缺点 | 第19页 |
| ·分布式哈希表搜索算法(DISTRIBUTED HASH TABLE) | 第19-25页 |
| ·分布式哈希搜索算法描述 | 第19-20页 |
| ·Chord | 第20-23页 |
| ·CAN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JXTA | 第25-33页 |
| ·JXTA简介 | 第25页 |
| ·JXTA的基本组件 | 第25-29页 |
| ·对等体 | 第25-26页 |
| ·对等组 | 第26页 |
| ·管道 | 第26-27页 |
| ·通告 | 第27-28页 |
| ·消息 | 第28页 |
| ·服务 | 第28-29页 |
| ·模块 | 第29页 |
| ·JXTA协议 | 第29-33页 |
| ·核心协议 | 第30-31页 |
| ·标准服务协议 | 第31-33页 |
| 第五章 分层混合搜索算法设计和实现 | 第33-42页 |
| ·CHORD分布式搜索算法的改进措施 | 第33页 |
| ·混合搜索算法的设计策略 | 第33-34页 |
| ·混合搜索算法的查找过程 | 第34-35页 |
| ·混合搜索算法的实现 | 第35页 |
| ·实现平台的选择 | 第35页 |
| ·临界层次的选择 | 第35页 |
| ·虚拟节点的建立 | 第35页 |
| ·针对JXTA内核的修改 | 第35-42页 |
| ·消息格式 | 第36-37页 |
| ·节点标识符和关键字标识符产生 | 第37页 |
| ·混合发现服务的实现 | 第37-42页 |
| 第六章 远程考试系统 | 第42-47页 |
| ·系统简介(ONLINETEST) | 第42页 |
|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42-44页 |
| ·系统架构 | 第42-43页 |
| ·模块功能 | 第43-44页 |
| ·系统设计 | 第44-47页 |
| ·设计思想 | 第44-45页 |
| ·实现 | 第45-47页 |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48页 |
| ·总结 | 第47页 |
| ·展望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