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

中文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27页
   ·抑郁症及其发病机理第18-20页
     ·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研究第18-19页
     ·西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研究第19-20页
   ·应激与抑郁症及相关动物模型第20-22页
     ·应激与抑郁第20-21页
     ·与应激相关的抑郁动物模型第21-22页
   ·肠道菌群、肠组织与抑郁症第22-25页
     ·肠道菌群概述第22-23页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第23页
     ·肠道菌群与应激第23-24页
     ·肠组织与抑郁症第24-25页
   ·逍遥散及其抗抑郁机理第25-27页
     ·逍遥散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概况第25页
     ·逍遥散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概况第25-27页
第二章 引言第27-30页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2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及创新点第27-30页
     ·主要研究思路第28页
     ·主要技术路线图第2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主要创新点第29-30页
第三章 抑郁动物模型复制、药物干预及材料收集第30-37页
   ·引言第30页
   ·材料与仪器第30页
     ·仪器第30页
     ·试剂与药材第30页
   ·方法第30-33页
     ·逍遥散复方的制备第30页
     ·动物、分组及给药第30-31页
     ·CUMS模型的复制第31-32页
     ·检测指标第32页
     ·样品的收集与保存第32-33页
     ·统计分析第33页
   ·结果第33-35页
     ·CUMS对大鼠体重、行为学结果的影响第33-34页
     ·逍遥散干预对CUMS模型大鼠体重和行为学的影响第34-35页
     ·CUMS对大鼠盲肠的影响及逍遥散对盲肠的调节作用第35页
   ·结论与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大鼠不同部位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研究第37-47页
   ·引言第37页
   ·材料与仪器第37-38页
     ·仪器第37页
     ·试剂第37页
     ·溶液的配制第37-38页
   ·方法第38-39页
     ·样品的前处理第38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8-39页
     ·ERIC-PCR扩增第39页
     ·琼脂糖电泳第39页
     ·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第39页
     ·统计分析第39页
   ·结果第39-45页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第39-40页
     ·基因组DNA最佳提取条件的筛选第40页
     ·ERIC-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第40-41页
     ·不同部位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第41页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盲肠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的构建第41-43页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盐酸氟西汀组盲肠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的构建第43-45页
     ·Shannon-Wiener指数(多样性指数,H’)分析第45页
   ·结论与讨论第45-47页
第五章 大鼠盲肠菌群16S rRNA PCR-DGGE指纹图谱研究第47-54页
   ·引言第47页
   ·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仪器第47页
     ·试剂第47页
     ·溶液的配制第47-48页
     ·菌株第48页
   ·方法第48-50页
     ·样品的前处理第48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8页
     ·16S rDNA V3可变区PCR扩增第48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第48-49页
     ·DGGE凝胶条带的回收第49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9页
     ·PCR扩增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和转化第49页
     ·序列测定与分析第49-50页
   ·结果第50-52页
     ·16S rDNA V3可变区PCR扩增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第50页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盲肠菌群DGGE指纹图谱的构建第50-51页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盐酸氟西汀组盲肠菌群DGGE指纹图谱的构建第51页
     ·DGGE凝胶条带最佳回收方法的优化第51-52页
     ·引起差异的菌群鉴定第52页
   ·结论与讨论第52-54页
第六章 大鼠盲肠组织形态学和炎症应答相关基因表达研究第54-63页
   ·引言第54页
   ·材料与仪器第54-55页
     ·仪器第54页
     ·试剂第54-55页
   ·方法第55-56页
     ·盲肠组织切片制备与染色第55页
     ·总RNA的提取第55页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5页
     ·RT-PCR扩增第55-56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56页
     ·数据分析第56页
   ·结果第56-61页
     ·盲肠组织形态学观察第56-57页
     ·总RNA的提取第57页
     ·内参基因的筛选第57-58页
     ·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基因表达特征分析第58-60页
     ·给药组基因表达特征分析第60-61页
   ·结论与讨论第61-63页
第七章 大鼠盲肠组织化学成分研究第63-71页
   ·引言第63页
   ·材料与仪器第63-64页
     ·仪器第63页
     ·试剂第63页
     ·溶液的配制第63-64页
   ·方法第64页
     ·样品制备第64页
     ·GC-MS条件第64页
     ·多元统计分析第64页
     ·结构指认第64页
   ·结果第64-69页
     ·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化第64-65页
     ·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盲肠典型总离子流色谱图第65-66页
     ·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多元统计分析第66-67页
     ·给药组大鼠盲肠典型总离子流色谱图第67页
     ·给药组多元统计分析第67-68页
     ·逍遥散组和模型组多元统计分析第68-69页
     ·盐酸氟西汀组和模型组多元统计分析第69页
   ·结论与讨论第69-7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总结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术挥发油的提取、氧化分解及抗肿瘤研究
下一篇:苦瓜皂甙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