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概述 | 第10-21页 |
一、体验教学 | 第10-15页 |
(一) 体验释义 | 第10-12页 |
(二) 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三)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二、中学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 | 第15-18页 |
(一) 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 第15-16页 |
(二) 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取向 | 第16-18页 |
三、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 | 第18-21页 |
第二章 中学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操作策略 | 第21-28页 |
一、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 第21-22页 |
二、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 第22-24页 |
三、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教学过程 | 第24-26页 |
四、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教学途径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对中学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理性思考 | 第28-34页 |
一、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 第28-29页 |
(一) 古典诗词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古代优秀的诗人在心灵上进行沟通 | 第28页 |
(二) 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8页 |
(三)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加快知识经验的转换 | 第28-29页 |
(四) 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生成 | 第29页 |
二、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 体验教学的“泛化”倾向 | 第29页 |
(二) 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 第29-30页 |
(三) 忽视学生言语体验的潜移默化作用 | 第30-31页 |
三、对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建议 | 第31-34页 |
(一) 正确认识并定位体验教学的价值 | 第31页 |
(二) 转变观点,适时指导 | 第31-32页 |
(三) 坚持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原则 | 第32页 |
(四) 加强学生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性 | 第32-33页 |
(五) 采用前沿、时尚的教学手段,虚实结合,增强师生学习的共鸣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