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科学知识转型视野中的科学教育变革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4页
     ·国外研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第12-14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第15-22页
   ·科学知识与科学知识转型第15-17页
     ·科学知识第15-16页
     ·科学知识转型第16-17页
   ·科学教育含义辨析第17-20页
     ·科学教育内涵第17页
     ·科学教育目标第17-19页
     ·科学教育外延第19-20页
   ·关于科学教育逻辑基础的探讨第20-22页
第3章 科学知识的性质:经典科学观与后现代科学观的争论第22-32页
   ·经典科学观的科学知识性质第22-25页
     ·客观性第22-23页
     ·普遍性第23页
     ·实证性第23-24页
     ·中立性第24页
     ·累计性增长方式第24-25页
   ·后现代科学观的科学知识性质第25-32页
     ·建构性第25-26页
     ·情境性第26-27页
     ·相对性第27-28页
     ·价值关涉性第28-29页
     ·非理性生成方法第29-30页
     ·批判性增长方式第30-31页
     ·文化性第31-32页
第4章 经典科学知识观:我国科学教育的逻辑基础及后果第32-37页
   ·唯科学主义的科学文化观第32-33页
   ·强调社会本位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第33-34页
   ·以分科为主的科学教育课程第34页
   ·非科学的科学教育方法第34-35页
   ·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缺失第35-37页
第5章 后现代科学知识观:我国科学教育变革的逻辑选择第37-45页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第37-38页
   ·适当开设综合科学教育课程第38-40页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知识的能力第40-42页
   ·建构“科学批判与实证”的科学教学模式第42-43页
   ·注重“批判与怀疑”科学精神的培养第43-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分析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一种按需路由协议的改进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