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水道航线及管理论文

南通港超大型船舶通航能力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思路及意义第10-1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第2章 港口通航能力研究综述第12-31页
   ·港口通航能力概念第12-13页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方法第13-19页
     ·理论研究及经验公式第13-18页
     ·船舶实验第18-19页
     ·计算机仿真第19页
   ·交通流第19-25页
     ·交通设施第20-21页
     ·交通流特性第21页
     ·船舶交通流参数第21-23页
     ·船舶交通流参数间关系第23-25页
   ·船舶领域第25-28页
     ·船舶领域概念第25页
     ·船舶领域模型第25-27页
     ·船舶领域在计算通航能力上的应用第27-28页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第28-30页
     ·航道理论通过能力第28页
     ·航道可能通过能力第28页
     ·航道设计通过能力第28-29页
     ·综合公式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港口通航能力要素分析第31-43页
   ·超大型船舶第31-32页
     ·超大型船舶定义与类型第31-32页
     ·船型特点第32页
   ·航道第32-33页
   ·潮汐第33-35页
   ·码头第35-38页
   ·气象第38页
   ·锚地及其接纳能力第38-41页
   ·港作拖轮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港口通航能力评估模型第43-56页
   ·评估数学模型第43-44页
   ·通航尺度评估第44-50页
     ·船舶长度校核第44页
     ·航道有效宽度校核第44-46页
     ·航道通航水深校核第46-48页
     ·乘潮历时校核第48-49页
     ·泊位停靠能力第49-50页
     ·气象第50页
     ·锚地尺度校核第50页
     ·港作拖轮功率校核第50页
   ·通航容量评估第50-53页
   ·港口通航能力评估系统设计及应用第53-55页
     ·主要功能第54页
     ·工作流程第54-55页
     ·实际应用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南通港超大型船舶通航能力分析第56-73页
   ·乘潮通过能力第56-62页
     ·现阶段长江口深水航道超大型船舶理论最大通过能力第56-59页
     ·现阶段吴淞口至南通河段超大型船舶理论最大通过能力第59-62页
     ·超大型船舶乘潮通过能力展望第62页
   ·代表船型进出港所需航道宽度第62-66页
   ·超大型船舶通航容量分析第66-69页
     ·船舶构成调查第66-67页
     ·主要交通流分析第67-69页
     ·超大型船舶理论交通容量第69页
   ·超大型船舶通航尺度分析第69-72页
     ·南通港已通航船舶的最大尺度第69页
     ·南通港航道理论可通航船舶最大尺度第69-70页
     ·码头条件对超大型船舶船长的限制第70-71页
     ·锚地尺度对超大型船舶船长的限制第71页
     ·建议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南通港接卸超大型船舶能力评估第73-75页
   ·近期接卸超大型船舶能力评估第73-74页
   ·中期接卸超大型船舶能力评估第74页
   ·远期接卸超大型船舶能力评估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研究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1第80-81页
附录2第8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因素对目标近场RCS特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化学诱导去核和全细胞胞质注射法生产牛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