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的重点及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9-10页 |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隐性知识基础理论 | 第11-17页 |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 | 第11-12页 |
·隐性知识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辩证关系 | 第14页 |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 | 第14-17页 |
第3章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访谈分析 | 第17-27页 |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概述 | 第17-20页 |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访谈 | 第20-24页 |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试析 | 第24-27页 |
第4章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 | 第27-39页 |
·为教师隐性知识创造多种表达方式 | 第27页 |
·针对教师隐性知识拥有者的可实施策略 | 第27-31页 |
·针对教师隐性知识需求者的可实施策略 | 第31-35页 |
·建立良好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信用机构及该机构要提供服务 | 第35-39页 |
第5章 基于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原理的网络平台 | 第39-48页 |
·网络平台构想 | 第39-41页 |
·网络平台实现 | 第41-46页 |
·网络平台总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