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导论 | 第12-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12-14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拟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财政与就业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一、就业与失业 | 第16-19页 |
(一) 就业的内涵及意义 | 第16-17页 |
(二) 失业的内涵及分类 | 第17-18页 |
(三) 失业与就业的关系 | 第18-19页 |
二、就业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一) 市场因素 | 第19-21页 |
(二) 非市场因素 | 第21页 |
三、财政政策与就业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一) 政府介入就业的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二) 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原理 | 第22-23页 |
四、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就业理论 | 第23-26页 |
(一) 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 | 第23页 |
(二) 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 | 第23-24页 |
(三) 货币学派的就业理论 | 第24页 |
(四)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 第24页 |
(五) 理性预期学派的就业理论 | 第24页 |
(六)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我国的就业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一、当前我国就业基本情况 | 第26-30页 |
(一) 劳动力供给总量居高不下 | 第26页 |
(二) 就业增长速度放缓,失业率上升 | 第26-28页 |
(三)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同步 | 第28页 |
(四) 结构性失业及农村失业问题突出 | 第28-30页 |
(五) 中小企业对就业的拉动不足 | 第30页 |
二、我国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 人口基数巨大 | 第30页 |
(二) 经济体制转型 | 第30-31页 |
(三) 结构性因素 | 第31页 |
(四) 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瓶颈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目前我国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分析 | 第33-44页 |
一、目前我国实施的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33-35页 |
(一)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就业的促进 | 第33页 |
(二) 区域发展战略对就业的促进 | 第33-34页 |
(三) 政府教育投资对就业的促进 | 第34页 |
(四) 社会保障对就业的促进 | 第34页 |
(五) 税收优惠对就业的促进 | 第34-35页 |
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评价 | 第35-44页 |
(一) 政策取得的成效 | 第35-40页 |
(二) 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第四部分 国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及经验借鉴 | 第44-50页 |
一、发达国家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4-46页 |
(一) 美国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4页 |
(二) 法国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4-45页 |
(三) 德国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5-46页 |
二、转型国家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6-47页 |
(一) 俄罗斯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6-47页 |
(二) 保加利亚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7页 |
三、发展中国家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7-48页 |
(一) 韩国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7-48页 |
(二) 委内瑞拉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8页 |
四、经验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8-50页 |
(一) 直接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49页 |
(二) 刺激经济增长以促进就业 | 第49-50页 |
第五部分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建议 | 第50-57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一) 推动经济增长 | 第50页 |
(二) 坚持效率与公平 | 第50-51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1-57页 |
(一) 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 第51页 |
(二) 继续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就业的作用 | 第51-52页 |
(三) 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 第52-53页 |
(四) 健全就业与再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 | 第53-54页 |
(五)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促进就业 | 第54-55页 |
(六) 积极发展多种灵活的就业方式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