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英雄受难叙事的文化背景 | 第12-23页 |
第一节 战争文化心理的延续 | 第12-16页 |
第二节 集体主义文化氛围的影响 | 第16-19页 |
第三节 道德理想主义的倡导 | 第19-23页 |
第二章 肉身受难与精神成长 | 第23-31页 |
第一节 身体的隐喻 | 第23-27页 |
第二节 肉身受难的叙事策略 | 第27-31页 |
第三章 家庭/革命伦理的转换机制 | 第31-38页 |
第一节 革命与家庭的断裂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复仇模式的借用与转化 | 第32-35页 |
第三节 家庭伦理的缺失与革命伦理的替代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崇高的英雄之死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死亡的价值补偿 | 第38-41页 |
第二节 诗意浪漫的悲剧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死亡宗教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红色经典中英雄形象研究综述 | 第48-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