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国内外干旱农业研究进展 | 第14页 |
·国内外雨水利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有限灌溉与作物生长关系的研究 | 第15-16页 |
·有限灌溉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 第16-17页 |
·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生理生化响应方式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土壤 | 第18-19页 |
·气候 | 第19页 |
·水资源 | 第19页 |
·植被 | 第19页 |
·农牧业生产现状 | 第19-20页 |
·示范区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页 |
·准格尔旗社会经济 | 第20页 |
·2006 年气象条件 | 第20-21页 |
·田间试验与设计 | 第21页 |
·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测定方法 | 第22-26页 |
·植株生育期生长性状的测定 | 第22页 |
·MDA 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SOD 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POD 活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24页 |
·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变化的测定 | 第24-26页 |
·试验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 第24-26页 |
·播种时的土壤含水量 | 第26页 |
·水分胁迫与作物生长表达的技术指标 | 第26-28页 |
·表达方式 | 第26-27页 |
·气候学划分标准(中国) | 第26-27页 |
·水分亏缺表达式 | 第27页 |
·“水—土—植—气”最佳协调模型 | 第27-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61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循环的影响 | 第29-38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 第29-35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不同处理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的 LOGISTIC方程 | 第32-33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根冠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8-47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细胞间隙 C02浓度(CI)的影响 | 第43-44页 |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细胞间隙 CO_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细胞间隙 CO_2浓度 (Ci)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限制值(LS)的影响 | 第44-46页 |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 LS(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拔节期不同处理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7页 |
·半干旱地区集雨补灌对玉米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7-53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 SOD 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 POD 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处理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不同处理生育期性状的差异 | 第53-57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变化的特点 | 第54-55页 |
·不同处理株高变化的特点 | 第55-56页 |
·不同处理茎粗的变化的特点 | 第56-57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处理玉米增产集雨补灌效果 | 第58页 |
·不同处理集雨补灌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58-61页 |
·大田作物集雨补灌定额的限制性分析 | 第58-59页 |
·小定额灌水的有效性分析 | 第59页 |
·集雨补灌优化灌溉制度初步分析 | 第59页 |
·集雨补灌工程效益分析 | 第59-61页 |
·经济效益 | 第59页 |
·生态效益 | 第59-60页 |
·社会效益 | 第60-6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1-66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作 者 简 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