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风俗变异述论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一) 选题的意义、价值与作用 | 第9页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9-11页 |
(三)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四) 相关界定 | 第12-15页 |
一、育诞风俗的变异 | 第15-22页 |
(一) 由生男勿举到不举女婴 | 第15-19页 |
(二) 由姓氏分开到姓氏合一 | 第19-22页 |
二、婚姻风俗的变异 | 第22-27页 |
(一) 嫁妆聘礼的规格急剧升级 | 第22-25页 |
(二) 婚礼仪式变得喧嚷纷闹 | 第25页 |
(三) 闹房听房等习俗应运而生 | 第25-27页 |
三、丧葬风俗的变异 | 第27-30页 |
(一) 由庙祭到墓祭 | 第27-28页 |
(二) 由“树碑纪功”到墓碑 | 第28-30页 |
四、社会风尚的变异 | 第30-38页 |
(一) 清议之风走向清谈 | 第30-32页 |
(二) 孝道走向功利、极端 | 第32-38页 |
五、胡风传入 | 第38-43页 |
(一) 胡食始兴 | 第38-39页 |
(二) 胡床传入 | 第39-43页 |
六、风俗变异的原因 | 第43-55页 |
(一) 政治上的变革 | 第43-48页 |
(二) 经济上的繁荣 | 第48-49页 |
(三) 思想文化的统一 | 第49页 |
(四) 民族关系的发展 | 第49-52页 |
(五) 东西交流的频繁 | 第52-55页 |
七、风俗变异的规律及影响 | 第55-59页 |
(一) 规律 | 第55-57页 |
(二) 风俗变异的影响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