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半径的全市性公园布局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4页 |
|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介绍 | 第14-18页 |
| ·服务半径 | 第14页 |
| ·公园 | 第14-16页 |
| ·公园的概念 | 第14-15页 |
| ·公园的分级 | 第15-16页 |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6页 |
| ·断裂点理论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4页 |
| ·太原市概况 | 第18-19页 |
| ·太原市自然条件 | 第18页 |
| ·太原市社会经济条件 | 第18-19页 |
| ·太原市全市性公园概况 | 第19-24页 |
| ·全市性公园的界定 | 第19页 |
| ·迎泽公园 | 第19-20页 |
| ·汾河公园 | 第20-21页 |
| ·儿童公园 | 第21页 |
| ·龙潭公园 | 第21页 |
| ·森林公园 | 第21-24页 |
| 第四章 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的分析 | 第24-4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推理法 | 第24页 |
| ·社会取证法 | 第24页 |
| ·统计分析法 | 第24页 |
| ·空间分析法 | 第24页 |
| ·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 ·内部因素 | 第24-26页 |
| ·外部因素 | 第26页 |
| ·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分析 | 第26-40页 |
| ·问卷调查内容 | 第26-30页 |
| ·服务半径的相关性检验 | 第30-32页 |
| ·服务半径的求值 | 第32-37页 |
| ·最佳服务半径值的修正 | 第37-40页 |
| 第五章 全市性公园布局分析 | 第40-45页 |
| ·全市性公园布局的指导思想 | 第40页 |
| ·全市性公园布局的原则 | 第40-41页 |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0页 |
| ·合理配置原则 | 第40页 |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0页 |
| ·兼顾公平原则 | 第40-41页 |
| ·全市性公园布局的方法 | 第41-42页 |
| ·现有绿地的充分改善 | 第41页 |
| ·改善夜晚灯光照明建设 | 第41页 |
| ·避免公园千园一面 | 第41页 |
| ·考虑防灾减灾功能 | 第41页 |
| ·完善相关公园法规 | 第41-42页 |
| ·关于全市性公园新建位置的建议 | 第42-44页 |
| ·新建全市性公园的选址 | 第42页 |
| ·汾河公园的向南扩建 | 第42页 |
| ·长风东街附近全市性公园的开发 | 第42-43页 |
| ·城市北部全市性公园的开发 | 第43-44页 |
| ·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录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