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控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超长结构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2-15页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15-16页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控制措施研究现状第16-17页
   ·本文研究方法的整体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一般理论及分析方法第20-37页
   ·温度场的一般理论第20-23页
     ·温度荷载的种类及特点第20-22页
     ·热传导微分方程第22页
     ·温度场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22-23页
   ·温度应力分析的一般理论第23-28页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第23-25页
     ·温度应力与变形的关系第25-26页
     ·热弹理论的应力函数法第26-28页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及特点第28-36页
     ·温度效应的种类第28-29页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基本假定第29页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计算第29-35页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特点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模型梁的温度场试验第37-45页
   ·试验概况第37-39页
     ·截面形状及尺寸第37页
     ·材料性质第37-38页
     ·温度加载装置及加热方式第38-39页
   ·试件截面温度场测试方法及测点布置第39-40页
   ·温度场测试结果第40-44页
     ·不同位置测点温度时程曲线第40-42页
     ·各试件截面最不利温度场分布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模型梁的温度应力及变形试验第45-52页
   ·试验概况第45页
   ·温度应变及变形的测点布置第45-46页
   ·试件温度变形结果第46-49页
     ·温度应变第46-48页
     ·试件轴向变形第48-49页
     ·试件弯曲变形第49页
   ·试件温度应力结果第49-50页
   ·内力分析第50-51页
     ·轴向压力第51页
     ·固定端弯矩第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模型梁的有限元分析第52-67页
   ·ANSYS概述第52页
   ·热应力分析步骤简介第52-53页
   ·试件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热分析参数的确定第54-56页
   ·温度场分析结果第56-58页
     ·各测点温度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第56-57页
     ·各试件截面最不利温度场分布第57-58页
   ·温度场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第58-62页
     ·各测点温度时程曲线的比较第58-61页
     ·最不利温度场分布的比较第61-62页
     ·误差分析第62页
   ·温度应力及变形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第62-66页
     ·应力应变值的比较第62-65页
     ·变形值的比较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工程实例分析第67-82页
   ·工程简介第67-68页
   ·结构所处环境温度场的确定第68-71页
     ·初始条件的确定第68页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68-71页
   ·有限元分析第71-77页
   ·分析结果第77-80页
   ·设计建议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7章 超长结构温度应力控制措施研究第82-100页
   ·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第82-85页
     ·纤维掺料的主要作用第83页
     ·聚丙烯纤维阻裂机理浅析第83-84页
     ·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第84页
     ·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聚丙烯纤维的掺量第84-85页
   ·预应力解决超长问题的分析计算第85-97页
     ·预应力技术解决超长问题的基本原理第85-86页
     ·墙、柱对有效预应力建立的影响第86-92页
     ·弯曲超长结构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分析第92-97页
   ·工程算例第97-98页
     ·温度参数的确定第97页
     ·预应力等效荷载确定第97-98页
     ·温度及预应力综合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第98页
   ·小结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招呼语对比研究
下一篇:上海电影传统的分化与裂变(1945-1965)--从体制、人脉、文化看沪港台三地电影的渊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