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1 绪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9页 |
·定义重释 | 第10-14页 |
·乡村景观设计的定位 | 第10-11页 |
·乡村的定义 | 第11页 |
·景观设计的定义 | 第11-12页 |
·观光农业园的定义 | 第12-13页 |
·观光农业园的类型 | 第13-14页 |
·农业景观发展的契机和问题 | 第14-16页 |
·乡村旅游热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14-15页 |
·农业观光园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第15-16页 |
·农业景观的反思 | 第16-19页 |
·建成的项目景观设计问题 | 第16-17页 |
·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不完善 | 第17页 |
·美学原理与乡村景观设计的适用性问题 | 第17-19页 |
2 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 第19-23页 |
·研究的内容、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0-21页 |
·文献综合和实例考察 | 第20页 |
·理论综合 | 第20-21页 |
·实践与思考 | 第21页 |
·论文研究框架和结构 | 第21-23页 |
3 技术路线和方法——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前期工作 | 第23-24页 |
·项目地景观资源 | 第23页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的提出 | 第24-25页 |
4 美景系统设计——运用景观美学原理,美化农村景观风貌 | 第25-31页 |
·景观美学原理 | 第25-27页 |
·美感与美学 | 第25-26页 |
·景观美学的研究途径 | 第26-27页 |
·景观设计的美学过程 | 第27-29页 |
·理性的思维——逻辑 | 第27-28页 |
·感性的思维——情感 | 第28-29页 |
·形象的思维——形式 | 第29页 |
·景观美学的乡村景观设计应用途径 | 第29-31页 |
·景观序列的梳理 | 第29页 |
·景物的边界和焦点 | 第29-30页 |
·消极景观和人造设施的视觉控制 | 第30页 |
·营造具有场所气质的特色景观 | 第30-31页 |
5 生态环境设计——运甬景观生态学理论,改善生态环境 | 第31-36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1-33页 |
·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 | 第32-33页 |
·边缘效应原理 | 第33页 |
·景观生态学的方法 | 第33-36页 |
·斑块的生态设计 | 第33-34页 |
·廊道的生态设计 | 第34-36页 |
6 活动系统设计——提供适宜的观光活动项目 | 第36-41页 |
·环境心理学 | 第36页 |
·环境心理学的产生 | 第36页 |
·景观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 第36-41页 |
·满足人们行为需求的设施设计 | 第36-37页 |
·景观中人类行为引发动因的心理学解释 | 第37页 |
·人的心理感受和景观造景手法 | 第37页 |
·乡村观光活动及其环境设施要求研究 | 第37-41页 |
7 四川省绵竹市"竹露泉韵"农业生态观光园实例分析 | 第41-50页 |
·项目地景观资源及现状分析 | 第41页 |
·"竹露泉韵"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美景系统设计 | 第41-46页 |
·景观序列 | 第41-42页 |
·林缘、水岸和开阔田野的边界 | 第42-44页 |
·消极景物和人造设施的视觉控制 | 第44-45页 |
·宁静水景增添的形式美 | 第45-46页 |
·"竹露泉韵"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生态环境设计 | 第46-47页 |
·斑块的设计 | 第46页 |
·廊道的设计 | 第46-47页 |
·注重细节的生态环境设计 | 第47页 |
·"竹露泉韵"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活动系统设计 | 第47-50页 |
·水域活动区 | 第47-48页 |
·林下活动区 | 第48页 |
·田园开阔地及农家活动区 | 第48-50页 |
8 系统设计的整合 | 第50-52页 |
·总体景观设计方案是三个系统的"叠加"再"整合"的结果 | 第50-51页 |
·处理复合图 | 第51-52页 |
9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