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高压共轨柴油机基于模型的虚拟标定方法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电控柴油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第7-10页
     ·电控柴油机的发展现状第7-8页
     ·电控柴油机的发展趋势第8-9页
     ·电控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第9-10页
   ·高压共轨柴油机发展现状及设计开发的难点第10-12页
     ·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发设计的难点第11-12页
   ·柴油机标定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自动化标定系统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发动机标定的试验策略和优化算法分析第13-1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基于模型的虚拟标定方法的提出第15-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本论文的结构第17-18页
第二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的构建第18-29页
   ·直喷式增压中冷柴油机的计算模型第18页
     ·发动机仿真建模的发展现状第18页
     ·gt-power简介第18页
   ·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简介第18-21页
     ·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的结构第18-19页
     ·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的构建过程第19-20页
     ·柴油机的主要参数配置第20-21页
   ·气缸模块第21-23页
     ·有关燃烧参数的确定第21-22页
     ·缸壁传热第22-23页
     ·燃烧模型第23页
   ·增压器模型和特征参数的选择及与发动机的匹配第23-26页
     ·涡轮增压器的匹配第24页
     ·压气机匹配的基本要求第24页
     ·涡轮机的选择第24页
     ·压气机的选择第24-25页
     ·柴油机与增压器的匹配第25-26页
   ·发动机的仿真运算结果与原机对比第26-27页
   ·虚拟试验台的搭建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第29-37页
   ·试验设计的必要性第29页
   ·试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第29-30页
   ·正交实验法第30-31页
   ·空间填充法第31-33页
   ·经典试验设计法第33-34页
     ·中心合成设计(Central Composite)、第34页
     ·Box-Behnken 方法第34页
   ·优选法第34-35页
   ·实验设计有效性评估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性能预测响应模型的研究第37-55页
   ·性能预测模型的类型第37-39页
     ·单阶响应模型第37-38页
     ·二阶响应模型第38-39页
   ·基于二次多项式的局部模型的构建第39-42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全局响应模型的构建第42-48页
     ·神经网络建模的基本思想第42-43页
     ·基于神经网络全局响应建模的可行性第43页
     ·神经网络全局模型的设计第43-46页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第46页
     ·网络训练效果的回归分析第46-48页
   ·性能预测响应模型的构建第48-52页
   ·模型预测性能的准确性分析第52-54页
     ·响应模型输出的预测值准确性分析第52-53页
     ·三种不同的实验设计得到的数据建立响应模型预测性能的比较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优化求解算法的研究第55-66页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策略的提出第55-57页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第55-56页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的必要性第56页
     ·基于遗传算法全局优化的可行性第56-57页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方案的设计第57-60页
     ·编码方法的设计第58-59页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第59-60页
     ·遗传算子的设计第60页
     ·算法的运行参数的确定第60页
   ·基于模型的全局优化的MAP第60-63页
   ·优化map在GT仿真模型的验证第63-65页
     ·GT仿真模型在欧Ⅲ法规13 工况点以全局优化的控制参数map运算第64-65页
     ·以优化后的参数map虚拟试验下的万有特性第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第66-67页
   ·全文总结第66页
   ·工作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264/AVC编码算法改进及其DSP设计和优化
下一篇:语用失误探索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