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的形成、演进与防控机制研究
摘 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理论回顾与研究定位 | 第15-33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5页 |
·货币危机研究的理论回顾与评析 | 第15-25页 |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基本面失衡与理性攻击 | 第16-17页 |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固定汇率的成本与收益 | 第17-18页 |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争论中的话题 | 第18-20页 |
·货币危机的扩散 | 第20-22页 |
·国外货币危机研究的理论评析 | 第22-23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本文的研究定位和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本文的研究定位 | 第25-2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和前提假设 | 第27-3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本文的前提假设 | 第29-30页 |
·逻辑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30-33页 |
2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33-73页 |
·货币危机相关概念辨析 | 第33-45页 |
·马克思的货币危机概念 | 第33-38页 |
·当代学者的货币危机概念 | 第38-41页 |
·货币危机相关概念 | 第41-45页 |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的简要回顾 | 第45-49页 |
·拉美国家货币危机 | 第45-46页 |
·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 第46-47页 |
·墨西哥货币危机 | 第47-48页 |
·东南亚货币危机 | 第48-49页 |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形成的一般因素分析 | 第49-66页 |
·货币危机形成的国际因素 | 第49-55页 |
·货币危机形成的国内因素 | 第55-61页 |
·货币危机形成的根源 | 第61-66页 |
·我国金融开放中潜在货币危机的因素分析 | 第66-72页 |
·经济发展模式 | 第67-68页 |
·银行不良资产 | 第68-69页 |
·固定汇率制度 | 第69-70页 |
·短期流动资本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3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形成的机理分析 | 第73-102页 |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基本面失衡与理性攻击 | 第73-82页 |
·传统的克鲁格曼-弗拉德-伽伯模型 | 第73-77页 |
·引入冲销因素的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 第77-79页 |
·引入不确定性的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 第79-80页 |
·评价 | 第80-82页 |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固定汇率的成本与收益 | 第82-92页 |
·相机抉择的货币危机模型 | 第83-84页 |
·自我实现的利率冲击模型 | 第84-87页 |
·自我实现的总需求冲击模型 | 第87-90页 |
·评价 | 第90-92页 |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对东南亚货币危机的解释 | 第92-96页 |
·道德风险模型 | 第92-94页 |
·流动性危机模型 | 第94-95页 |
·企业资产负债表模型 | 第95-96页 |
·评价 | 第96页 |
·货币危机模型在中国当前的表现 | 第96-101页 |
·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表现 | 第97-98页 |
·对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修正 | 第98-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4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演进中的投机攻击 | 第102-133页 |
·不完全信息下微观主体行为的博弈均衡 | 第102-110页 |
·投机攻击的主体:国际投机资本 | 第102-104页 |
·投机者——投资者的博弈均衡 | 第104-106页 |
·投机者——货币当局的博弈均衡 | 第106-108页 |
·以泰国为例的实证分析 | 第108-110页 |
·开放经济下投机攻击的策略分析 | 第110-118页 |
·投机攻击策略实施的市场条件 | 第110-111页 |
·投机攻击的立体策略组合 | 第111-115页 |
·利用央行干预行为的再投机策略 | 第115-118页 |
·示范效应与货币危机演进中的投机攻击 | 第118-123页 |
·模型框架 | 第118-120页 |
·示范效应对投机者攻击决策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示范效应对其他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国际游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 第123-132页 |
·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 | 第124页 |
·国际游资冲击中国金融市场的渠道 | 第124-129页 |
·国际游资冲击中国金融市场的机制 | 第129-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5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演进中的扩散机制 | 第133-162页 |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危机扩散模型 | 第133-140页 |
·基本模型 | 第134-136页 |
·危机扩散模型 | 第136-138页 |
·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138-140页 |
·宏观层面的货币危机扩散机制 | 第140-148页 |
·贸易溢出效应 | 第140-144页 |
·金融溢出效应 | 第144-148页 |
·微观层面的货币危机扩散机制 | 第148-153页 |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货币危机传染 | 第148-150页 |
·预期与货币危机传染 | 第150-153页 |
·国际货币危机扩散与中国 | 第153-161页 |
·东南亚货币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第153-156页 |
·当前中国受传染的潜在渠道 | 第156-161页 |
·小结 | 第161-162页 |
6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的防控体系 | 第162-197页 |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保障机制 | 第162-170页 |
·内部均衡保障机制 | 第162-166页 |
·外部均衡保障机制 | 第166-170页 |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预警机制 | 第170-177页 |
·预警机制的框架设计 | 第170-173页 |
·预警指标的分类选择 | 第173-177页 |
·开放经济下货币危机调控机制 | 第177-184页 |
·应对式危机调控机制 | 第177-181页 |
·救援式危机调控机制 | 第181-184页 |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中的货币危机防控 | 第184-195页 |
·中国货币危机保障体制的完善 | 第184-186页 |
·中国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 第186-194页 |
·中国货币危机调控措施的选择 | 第194-195页 |
·小结 | 第195-197页 |
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97-200页 |
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97-199页 |
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99-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07页 |
译名索引 | 第207-210页 |
致谢 | 第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