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以中国文化语言学理论对古典园林作比较解读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以中国文化语言学理论对古典园林作比较解读的实践意义 | 第10-12页 |
·己有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古代的造园研究 | 第12页 |
·近现代的造园研究 | 第12-13页 |
·论文的写作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相关概念 | 第15-21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背景 | 第16-18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 第18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比较解读的方法体系——园林的符号学观 | 第21-25页 |
·符号学 | 第21-22页 |
·索绪尔的理论 | 第21页 |
·莫里斯的理论 | 第21-22页 |
·皮尔斯的理论 | 第22页 |
·建筑符号学 | 第22-24页 |
·詹克斯的理论 | 第22-23页 |
·舒尔茨的理论 | 第23页 |
·乔姆斯基的语构理论 | 第23-24页 |
·园林的符号体系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视觉元素的形态 | 第25-34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中的“虚实建构”理论 | 第25页 |
·“虚实建构”理论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启发 | 第25页 |
·中国古典园林中视觉元素的形态解读 | 第25-33页 |
·以使用功能为主的视觉元素 | 第25-28页 |
·以空间组织功能为主的视觉元素 | 第28-29页 |
·两类视觉元素的关系 | 第29-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中视觉元素的组织方式 | 第34-46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中的“语序”理论 | 第34-35页 |
·“语序”理论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启发 | 第35页 |
·中国古典园林中视觉元素的组织方式解读 | 第35-45页 |
·以游线中心组织视觉元素,注重观景 | 第36-39页 |
·动态的游线组织,景观随时间变异 | 第39-40页 |
·游线组织的常用手法 | 第40-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中国古典园林中视觉元素所表达的意义 | 第46-64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中的“句读本体”理论 | 第46-47页 |
·“句读本体”理论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启发 | 第47页 |
·中国古典园林视觉元素所表达的意义解读 | 第47-63页 |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意境类型 | 第48-60页 |
·中国古典园林的局部景点模式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视觉元素表达意义的方式 | 第64-69页 |
·中国文化语言学中的“语境通观”理论 | 第64页 |
·“语境通观”理论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启示 | 第64-65页 |
·中国古典园林视觉元素表达意义的方式解读 | 第65-68页 |
·功在整体、布局和“意” | 第65-67页 |
·功在宜人,因人而异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69-73页 |
·对比较解读的总结 | 第69-70页 |
·对当今设计的指导意义 | 第70-71页 |
·相关课题的展望 | 第71-73页 |
图片目录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