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中国传统民居环境生态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英文摘要)第5-9页
序言第9-11页
第一章: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环境与民间生态观第11-19页
   ·中国地理结构特点与传统民居生态环境第11-13页
     ·中国古代地理结构特点第11-12页
     ·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环境第12-13页
   ·中国民间传统生态观成因第13-19页
     ·原始神话与早期先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第13-14页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生态观念第14-15页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生态观念第15-17页
     ·传统建筑“风水”观念的有机自然观第17页
     ·自然经济结构与传统生态观的形成第17-19页
第二章: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同构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环境第19-29页
   ·生态概念解析及西方近代建筑生态设计的历程第19-21页
     ·关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19-20页
     ·西方近现代建筑逐步走向“设计与自然结合”第20-21页
   ·中国传统民居环境中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范畴第21-23页
     ·自然生态环境第21-22页
     ·人文生态环境第22-23页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同构传统民居生态环境第23-29页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同构关系第23-24页
     ·实例研究1——相同自然生态条件下,由于人文生态环境不同,居住形态有所不同第24-26页
     ·实例研究2——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由于相同或相似的人文生态背景,居住形态非常相似第26-29页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特征第29-42页
   ·村落生成的生态特征第29-32页
     ·村落选址——居住模式的理想范本第29-30页
     ·人工水系与天然水系的完美结合第30-31页
     ·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相辅相成第31-32页
   ·院落空间的生态特征第32-33页
   ·材料及构造的生态特征第33-39页
     ·墙体构造第33-34页
     ·屋顶构造第34-36页
     ·地面构造第36页
     ·“土”的使用及夯土技术第36-38页
     ·多用“趟栊套门”第38页
     ·陶罐在排水系统中的妙用第38-39页
   ·室内装饰与生活器具的生态特征第39-42页
     ·室内外装饰与陈设第39-40页
     ·生产、生活器具第40-42页
第四章:中国传统民居环境的人文生态特征第42-54页
   ·制度与宗教——维系民间人文生态架构的经纬第42-45页
     ·宗族观念与人文生态第42-44页
     ·民间祭祀与人文生态第44-45页
   ·民间艺术的人文生态特征第45-48页
     ·文字、图案的深刻含义第45-46页
     ·民间艺术及手工艺术品第46-48页
   ·民俗节庆与民间禁忌的生态含义第48-49页
   ·文人意趣与民间审美的生态关照第49-51页
     ·含蓄意境之美第49-50页
     ·质朴之美第50-51页
   ·民居空间对人的心理生态关照第51-54页
     ·领域与界限的归属感第51-52页
     ·开放与闭合的防御功能第52-54页
第五章:中国传统民居环境生态保护及传统民居再生的探索第54-63页
   ·处于农业社会到工业/信息社会转型期的传统民居第54-55页
     ·传统民居自然留存及人为现状第54-55页
     ·传统民居传承的几个问题第55页
   ·传统民居再生的理论和设计实践第55-58页
     ·建筑更新和再生的理论第55-56页
     ·印度建筑设计大师柯里亚的住宅设计第56-57页
     ·多伦多“不插电”健康生态住宅第57-58页
   ·传统民居保护及再利用过程中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留存第58-60页
     ·传统民居生态思想的现实意义第58-59页
     ·传统民居建筑与传统居住文化共存第59-60页
   ·传统民居生态环境再生设计原则第60-63页
     ·“抽象继承”原则第60页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原则第60-61页
     ·传统民居建筑环境及居住文化环境保护的原则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附录第64-72页
 附1 参考文献第64-65页
 附2 河北省青龙县满族民居测绘资料第65-69页
 附3 陕西省永寿县下沉式窑洞测绘资料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道粘蛋白大分子末端唾液酸化对粘蛋白—铜绿假单胞菌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下一篇:园林·语言--以文化语言学对中国古典园林比较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