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3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页 |
(二) 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 第6-10页 |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四) 相关说明 | 第11-13页 |
一、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之设立 | 第13-25页 |
(一) 英国对华交往之困局 | 第13-15页 |
(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之终结 | 第15-21页 |
(三) 商务监督之设立 | 第21-25页 |
二、商务监督职能之设定 | 第25-37页 |
(一) 枢密院令 | 第26-28页 |
(二) 英王亲笔签署之训令 | 第28-32页 |
(三) 巴麦尊训令 | 第32-37页 |
三、商务监督在华地位与中英交涉之争 | 第37-89页 |
(一) 律劳卑事件再论 | 第37-62页 |
(二) 德庇时与罗宾臣之沉默 | 第62-71页 |
(三) 义律的得与失 | 第71-89页 |
四、商务监督署之沿革 | 第89-99页 |
(一) 初设时期的主要成员及经费 | 第89-94页 |
(二) 《韦林顿公爵备忘录》的调整方案 | 第94-96页 |
(三) 罗宾臣的改革设想 | 第96-97页 |
(四) 监督署之精简结果 | 第97-99页 |
五、商务监督之履职实践 | 第99-126页 |
(一) 管理英国在华臣民秩序 | 第99-105页 |
(二) 保护英国臣民之交涉 | 第105-114页 |
(三) 筹设医疗船之交涉 | 第114-117页 |
(四) 关于难民事务、民间债务和“军事访问”之交涉 | 第117-126页 |
结语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0页 |
后记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