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第11-14页
   ·光伏发电系统监控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5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8-26页
   ·引言第18页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8-25页
     ·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第18-19页
     ·负载指标的确定第19-20页
     ·太阳能电池方阵的设计和安装第20-22页
     ·蓄电池的选取第22-24页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器的选取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器的设计第26-45页
   ·引言第26页
   ·单片机控制器硬件接口电路设计第26-39页
     ·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组成第26-27页
     ·模拟量输入接口电路设计第27-28页
     ·传感器的选择第28-31页
     ·复位和看门狗电路设计第31-32页
     ·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接口电路设计第32-34页
     ·键盘接口电路设计第34-35页
     ·控制器显示接口电路设计第35-36页
     ·控制器时钟芯片第36-38页
     ·控制器串行通讯接口设计第38-39页
   ·单片机控制器的软件实现第39-43页
     ·主程序设计第40页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第40页
     ·显示子程序的设计第40-42页
     ·键盘子程序的设计第42-43页
     ·中断子程序的设计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PC 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讯第45-65页
   ·引言第45页
   ·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第45-49页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第45-46页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第46-47页
     ·串行通讯协议第47-48页
     ·串口标准RS-232第48-49页
   ·单片机的串行通讯第49-52页
     ·串行口的结构第49-51页
     ·波特率的设定第51-52页
   ·Windows 环境下的 VC 语言串行通讯第52-56页
     ·Visual C++软件简介第52-53页
     ·VC 开发串口通讯三种方法第53-54页
     ·MSComm 控件串口编程第54-56页
   ·Modem 通信技术第56-58页
     ·Modem 的基本工作原理第56-57页
     ·Modem 通信的规则和标准第57-58页
   ·PC 机和单片机的远程通讯第58-64页
     ·通讯协议第59页
     ·MSComm 控件实现串口通讯的编程流程第59-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基于VC6.0 的远程监控系统上位机人机界面设计第65-73页
   ·引言第65页
   ·系统功能简介第65-66页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第66-72页
     ·监控系统启动界面的设计第66-67页
     ·监控系统主控界面的设计第67-68页
     ·通讯设置界面的设计第68-69页
     ·实时动态曲线界面的设计第69-70页
     ·历史数据界面的设计第70-71页
     ·状态监控和报警界面的设计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系统调试第73-80页
   ·引言第73页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调试第73-76页
   ·Modem 的安装和调试第76-77页
   ·串行通讯波特率误差分析第77-79页
     ·串行通讯允许的波特率误差第77-78页
     ·常见波特率误差第78-79页
   ·串口调试助手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7章 基于无线数传电台和GPRS 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第80-88页
   ·引言第80页
   ·基于无线数传电台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第80-84页
     ·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第80-81页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第81页
     ·无线数传电台第81-84页
   ·基于GPRS 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第84-87页
     ·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第84-85页
     ·GPRS 网络第85-86页
     ·GPRS 无线模块第86页
     ·监控中心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第88-89页
附录1 单片机控制器硬件电路图(部分)第89-90页
附录2 下位机控制程序(部分)第90-105页
附录3 上位机监控程序(部分)第105-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eLa+N与AlCeLa+N离子注入增强H13钢表面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郑州市居住小区实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