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 | 第22-40页 |
·高新技术理论 | 第22-26页 |
·高新技术 | 第22-24页 |
·高新技术产业 | 第24-25页 |
·高新技术企业 | 第25-26页 |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6-29页 |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 第26-27页 |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区别 | 第27-28页 |
·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28-29页 |
·企业集群理论 | 第29-39页 |
·企业集群的界定 | 第29-32页 |
·企业集群的特征 | 第32-33页 |
·几个相关概念的分析 | 第33-34页 |
·企业集群的比较优势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40-58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分析 | 第40-50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地理分布 | 第40-43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规模分析 | 第43-45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经济效益分析 | 第45-48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共性分析 | 第48-50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环境分析 | 第50-54页 |
·加入 WTO 后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成长的要素分析 | 第52-54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 | 第58-72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构成要素分析 | 第58-59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 第59-70页 |
·蜂巢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 第60-63页 |
·锥形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 第63-65页 |
·园区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 第65-68页 |
·虚拟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 | 第72-97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指标体系设计 | 第72-77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目的 | 第72-73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内容 | 第73-74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指标的遴选原则 | 第74-75页 |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75-77页 |
·基于 DEA 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综合评价研究 | 第77-87页 |
·DEA 方法的模型及优势 | 第77-82页 |
·基于 DEA 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思路 | 第82-84页 |
·基于 DEA 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模型 | 第84-86页 |
·基于 DEA 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分析 | 第86-87页 |
·基于 DEA 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 第87-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97-110页 |
·积极应对加入 WTO 后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97-101页 |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 第97-99页 |
·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技术标准 | 第99页 |
·积极应对反倾销调查 | 第99-101页 |
·强化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内部构成要素 | 第101-104页 |
·推进不同地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 | 第104-108页 |
·针对中西部科技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 | 第105-106页 |
·针对东部等科技发展较快的地区 | 第106-107页 |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