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 ·寄生蜂的生物学 | 第9-11页 |
| ·免疫抑制 | 第9-10页 |
| ·发育调控 | 第10-11页 |
| ·PDV的分子生物学 | 第11-19页 |
| ·PDV的生活史 | 第12-14页 |
| ·传播和复制 | 第12-13页 |
| ·PDV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 第13-14页 |
| ·姬蜂病毒基因族 | 第14-16页 |
| ·Cys-motif基因 | 第14页 |
| ·Rep基因 | 第14-15页 |
| ·vinnexin基因 | 第15-16页 |
| ·ankyrin基因 | 第16页 |
| ·其他的Ⅳ基因及基因族 | 第16页 |
| ·茧蜂病毒基因族 | 第16-19页 |
| ·MdBV | 第17页 |
| ·Cotesia BV | 第17-18页 |
| ·Toxoneuron(Cardiochiles)nigriceps BV | 第18页 |
| ·Glyptapanteles indiensis BV | 第18页 |
| ·Chelonus inanitus BV | 第18-19页 |
| ·展望 | 第19页 |
| ·基因差异表达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 ·cDNA消减杂交法 | 第19-20页 |
| ·抑制消减杂交法 | 第20页 |
| ·代表性差异分析 | 第20页 |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 第20页 |
| ·cDNA微量列阵分析 | 第20-21页 |
| ·差异显示技术 | 第21-24页 |
| ·差异显示技术的优点 | 第21-22页 |
| ·差异显示技术的缺点 | 第22页 |
| ·差异显示技术的改进 | 第22-24页 |
| 2 引言 | 第24-25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5-35页 |
| ·养虫设备 | 第25页 |
| ·人工气候箱 | 第25页 |
| ·大养虫笼 | 第25页 |
| ·小养虫笼 | 第25页 |
| ·产卵笼 | 第25页 |
| ·保蜂盒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 ·供试昆虫 | 第26页 |
|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 | 第26页 |
| ·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Kurdjumov) | 第26页 |
| ·半闭弯尾姬蜂Diadegama semiclausum | 第26页 |
| ·试剂配置 | 第26-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5页 |
| ·单头寄生 | 第28页 |
| ·精巢的提取 | 第28-29页 |
| ·RNA模板制备 | 第29-30页 |
| ·总RNA提取(Trizol法) | 第29-30页 |
| ·RNA检测 | 第30页 |
| ·DD-RTPCR | 第30-31页 |
| ·引物 | 第30页 |
|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第30-31页 |
| ·克隆测序 | 第31-33页 |
| ·差异条带二次扩增 | 第31页 |
| ·切胶回收纯化(3S Spin DNA Agarose Gel Purlfication Kit) | 第31-32页 |
| ·连接反应 | 第32页 |
| ·感受态细菌的制备 | 第32-33页 |
| ·细菌的转化(冰上操作) | 第33页 |
|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 | 第33页 |
| ·序列测定 | 第33页 |
| ·二次验证 | 第33-35页 |
| ·测序结果的处理 | 第33页 |
|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33-34页 |
| ·RT-PCR验证 | 第34-35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 ·组织提取 | 第35页 |
| ·总RNA样品的制备 | 第35-36页 |
| ·mRNA差异条带的显示 | 第36-38页 |
| ·差异条带的二次PCR扩增 | 第38页 |
| ·克隆测序 | 第38-43页 |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43页 |
| ·特异性检测 | 第43-45页 |
| 5 讨论 | 第45-47页 |
| ·微小组织RNA的提取 | 第45页 |
| ·差异显示技术 | 第45-46页 |
| ·寄生后精巢基因的表达差异 | 第46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 ABSTRACT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