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发展动力因素分析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需要动因分析 | 第16-21页 |
|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需要动机的阐述 | 第16-18页 |
| ·需要的定义 | 第16页 |
| ·需要的作用 | 第16-17页 |
| ·需要的类型 | 第17-18页 |
| ·现代管理学对于需要动机的阐述 | 第18-21页 |
| ·纵向需要分析 | 第18-19页 |
| ·横向需要分析 | 第19-21页 |
| 第3章 利益动因分析 | 第21-26页 |
| ·利益的内涵 | 第21-22页 |
| ·利益共生性社会 | 第22-23页 |
| ·利益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基本动因 | 第23-26页 |
| ·心理层――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内在要求 | 第23-24页 |
| ·行为层――利益诉求组织化的外在要求 | 第24-26页 |
| 第4章 社会动因分析 | 第26-35页 |
|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 第26-29页 |
| ·西方公共管理理念的演进 | 第27-28页 |
| ·我国政治的社会化与民主化进程 | 第28-29页 |
| ·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 | 第29-32页 |
| ·公民社会的定义 | 第29页 |
| ·公民社会的结构 | 第29页 |
| ·公民社会的价值原则 | 第29-30页 |
| ·公民社会与善治 | 第30页 |
| ·公民社会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 第30-31页 |
| ·公民社会赋予非营利组织的政治功能 | 第31-32页 |
| ·政治经济的全球化 | 第32-35页 |
| ·全球治理与非营利组织 | 第32-33页 |
| ·全球社会运动与非营利组织 | 第33-35页 |
| 第5章 经济动因分析 | 第35-42页 |
| ·政府失灵 | 第35-37页 |
| ·政府失灵理论 | 第35页 |
| ·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失灵的补充 | 第35-37页 |
| ·市场失灵 | 第37-39页 |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37-38页 |
| ·非营利组织作为市场失灵的补充 | 第38-39页 |
| ·准公共产品的提供 | 第39-42页 |
| ·准公共产品 | 第39-40页 |
| ·非营利组织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优势 | 第40-41页 |
| ·非营利组织提供准公共产品的途径 | 第41-42页 |
| 第6章 组织内部动因分析 | 第42-52页 |
| ·治理结构 | 第42-44页 |
| ·社员(代表)总会或评议会 | 第42-43页 |
| ·董(理)事和董(理)事会 | 第43页 |
| ·监事(会) | 第43-44页 |
| ·执行人员和执行长 | 第44页 |
| ·专门委员会 | 第44页 |
| ·运行机制 | 第44-52页 |
| ·改进决策机制的要求 | 第44-45页 |
| ·完善监督机制的要求 | 第45-46页 |
| ·革新激励机制的要求 | 第46-48页 |
| ·转变竞争机制的要求 | 第48-49页 |
| ·鼓励创新机制的要求 | 第49页 |
| ·规范财务机制的要求 | 第49-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创新性成果 | 第52页 |
| 应用前景 | 第52-53页 |
| 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