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移相控制ZVS全桥变换器的改进研究与工程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概述第9-10页
 1.2 软开关技术的发展第10-12页
 1.3 移相控制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第12-18页
  1.3.1 传统的移相控制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第12-13页
  1.3.2 改进的移相控制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第13-16页
  1.3.3 加钳位二极管辅助谐振换流网络全桥移相ZVS PWM电路第16-18页
 1.4 论文要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加钳位支路和辅助谐振换流网络变换器的研究第21-43页
 2.1 概述第21-23页
 2.2 两种变换器工作过程分析第23-34页
  2.2.1 电路分析的假设条件第23-24页
  2.2.2 L-TR型变换器工作过程分析第24-27页
  2.2.3 L-TR型变换器谐振转换过程分析第27-30页
  2.2.4 TR-L型变换器工作过程分析第30-32页
  2.2.5 TR-L型变换器谐振过程分析第32-34页
 2.3 两种变换器的比较第34-36页
  2.3.1 工作过程的比较第34页
  2.3.2 钳位二极管支路工作情况比较第34页
  2.3.3 ZVS实现的比较第34-35页
  2.3.4 占空比丢失的比较第35页
  2.3.5 隔直电容影响的比较第35-36页
 2.4 副边整流输出RLCD吸收回路第36-41页
  2.4.1 整流输出寄生振荡的产生第37-38页
  2.4.2 常规的RCD缓冲吸收网络第38-39页
  2.4.3 RLCD缓冲吸收网络第39-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2.5kW电源模块主要参数整定与优化第43-63页
 3.1 工作频率f_s、谐振电感L_r、变压器变比N和占空比D的选取第43-47页
  3.1.1 相关参数关系分析第43-44页
  3.1.2 参数设计步骤第44-45页
  3.1.3 具体参数设计第45-47页
 3.2 滞后臂实现ZVS负载范围与谐振电感L_r和变压器激磁电感L_m的关系第47-51页
  3.2.1 原理分析第47-48页
  3.2.2 具体参数选取比较第48-51页
 3.3 死区时间设置研究和优化第51-54页
  3.3.1 超前臂死区时间t_(d1)第52页
  3.3.2 滞后臂死区时间t_(d2)第52-54页
 3.4 调节器设计与参数整定第54-62页
  3.4.1 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第54-55页
  3.4.2 调节器设计与参数整定第55-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2.5kW电源模块的工程实现第63-83页
 4.1 主电路结构第63-66页
  4.1.1 输入软启动电路第63页
  4.1.2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第63页
  4.1.3 全桥逆变电路第63-66页
  4.1.4 高频变压器、谐振电感、隔直电容及钳位二极管支路第66页
  4.1.5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第66页
 4.2 控制电路第66-75页
  4.2.1 UC3875外围电路设置第66-69页
  4.2.2 恒压、限流控制环节第69页
  4.2.3 驱动电路第69-70页
  4.2.4 保护电路第70-73页
  4.2.5 电源模块均流设计第73-75页
 4.3 主电路参数设计第75-80页
  4.3.1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第75-76页
  4.3.2 输入滤波电路设计第76-77页
  4.3.3 输出滤波电路设计第77-78页
  4.3.4 主功率管的选择第78-79页
  4.3.5 输出整流二极管、原边钳位二极管、缓冲吸收回路用二极管的选择第79-80页
 4.4 辅助电源设计第80-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仿真和工程样机实验结果第83-88页
 5.1 仿真与实验结果第83-87页
 5.2 变换器的效率曲线第87页
 5.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小结及进一步的工作第88-90页
 6.1 本论文主要做的工作第88-89页
  6.1.1 结构改进和研究第88-89页
  6.1.2 参数优化与设计第89页
  6.1.3 工程实现第89页
 6.2 尚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第89-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研究
下一篇:当归多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和抗辐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