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四节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16页 |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6页 |
三、空间结构的静止分析与时间维度上动态比较分析相结合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7页 |
第六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统计体系的介绍 | 第17-20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入境旅游者的统计体系: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一、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二、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实证理论研究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分析 | 第25-48页 |
第一节 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历史总量特征 | 第25-28页 |
第二节 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特征 | 第28-48页 |
一、时间特征——季节性波动幅度较小 | 第28-30页 |
二、空间特征 | 第30-34页 |
三、人口特征 | 第34-37页 |
四、行为模式 | 第37-43页 |
五、心理偏好 | 第43-48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分析 | 第48-58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简介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转移-份额分析法(SSM)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49-56页 |
一、SSM 模型的引入 | 第49-51页 |
二、数据来源及客源地的选择 | 第51-54页 |
三、建造shift-share 分析表 | 第54页 |
四、绘制shift-share 分析图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总体效果计算与分析 | 第56-58页 |
一、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整体结构与竞争力的计算与分析 | 第56页 |
二、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地位变化分析 | 第56-57页 |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市场基础与竞争力效果分析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 第58-68页 |
第一节 基于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的启示与建议 | 第58-64页 |
一、需高度重视入境旅游业发展中的波动性问题 | 第58页 |
二、云南省仍需大力发展地缘经济 | 第58-59页 |
三、调整客源结构,开拓高素质客源 | 第59-60页 |
四、利用宣传媒介,创新促销方式 | 第60页 |
五、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由“供给拉动”向“需求拉动”转变 | 第60-61页 |
六、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 第61-62页 |
七、尝试新途径解决旅游厕所服务质量差的问题 | 第62-63页 |
八、对三类细分市场予以特别关注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基于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的启示和建议 | 第64-68页 |
一、高度关注日本和新加坡客源市场地位的下降 | 第64-65页 |
二、确定目标客源市场及营销步骤 | 第65-66页 |
三、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促销 | 第66页 |
四、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 第66-67页 |
五、持续加强对外营销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