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夫妻财产制度概述 | 第8-15页 |
一、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 | 第8-9页 |
二、夫妻财产制度的类型 | 第9-11页 |
(一) 按夫妻财产制度的发生根据分类 | 第9页 |
(二) 按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分类 | 第9-10页 |
(三) 按夫妻财产制的适用情况分类 | 第10页 |
(四) 按财产制所涉及的夫妻财产范围分类 | 第10-11页 |
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夫妻财产制度概览 | 第11-13页 |
(一) 台湾地区 | 第11页 |
(二) 港、澳地区 | 第11-12页 |
(三) 日本 | 第12页 |
(四) 瑞士 | 第12-13页 |
(五) 英国 | 第13页 |
四、制约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因素 | 第13-15页 |
(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因素 | 第13页 |
(二)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13-14页 |
(三) 家庭职能的发展变化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立法 | 第15-30页 |
一、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15-16页 |
(一) 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 | 第15页 |
(二)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沿革 | 第15-16页 |
二、1980年《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制度规定的不足及修改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三、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及其进步之处 | 第17-30页 |
(一) 法定财产制度进一步完善,明确列举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 | 第17-22页 |
(二) 夫妻约定财产制规定更为详细 | 第22-25页 |
(三) 财产的管理权与处分权 | 第25-26页 |
(四) 夫妻对第三人的债务 | 第26-30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不足 | 第30-38页 |
一、原有立法技术缺失未得到完全弥补 | 第30-31页 |
二、法定财产制方面的不足 | 第31-35页 |
(一) 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问题 | 第31页 |
(二) 从夫妻各自继承、受赠的财产方面看,“夫妻共同财产”范围过于宽大 | 第31-32页 |
(三) 家庭财产、夫妻财产、个人财产划分不明确,严重危及民事交易安全 | 第32-33页 |
(四) 法定财产制的结构不全 | 第33-34页 |
(五) 无过失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34-35页 |
三、约定财产制方面的不足 | 第35-38页 |
(一) 关于夫妻财产制约定的时间问题 | 第35页 |
(二) 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 | 第35页 |
(三) 未规定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公示程序 | 第35-36页 |
(四)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问题规定有所欠缺 | 第36-37页 |
(五) 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与撤销 | 第37页 |
(六) 约定的效力的规定不完善 | 第37-38页 |
第四部分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思考及设想 | 第38-44页 |
一、增设夫妻财产关系通则性的规定 | 第38-39页 |
二、建立非常的法定财产制度 | 第39-40页 |
三、夫妻财产制应形成系统的章节,使体例安排合理 | 第40页 |
四、增加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认定和管理的规定 | 第40-41页 |
五、完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对夫妻共有财产的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六、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 | 第42-43页 |
七、进一步健全夫妻约定财产制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