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引言 | 第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断裂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 第14-17页 |
·冻土力学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冻土断裂力学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21-25页 |
2 冻土断裂破坏准则研究 | 第25-45页 |
·冻土传统抗剪强度理论 | 第25-28页 |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 第25-28页 |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 第28页 |
·断裂力学理论对冻土材料的适用性 | 第28-36页 |
·冻土材料自身的适用性 | 第28-33页 |
·满足小范围屈服的条件 | 第33-35页 |
·实际工程问题中的适用性 | 第35-36页 |
·冻土断裂破坏准则 | 第36-41页 |
·冻土断裂破坏准则研究的问题 | 第41-43页 |
·张拉强度破坏问题 | 第41页 |
·剪切强度破坏问题 | 第41-42页 |
·拉、剪复合型强度破坏问题 | 第42页 |
·压缩断裂强度破坏问题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3 原状冻土断裂韧度测试研究 | 第45-79页 |
·原状冻土现场测试方法 | 第45-48页 |
·现场取土 | 第45-46页 |
·试样初始裂纹的制作 | 第46页 |
·试样裂纹长度的测量 | 第46-47页 |
·试验装置 | 第47-48页 |
·原状冻土断裂韧度测试原理 | 第48-53页 |
·Ⅰ型断裂韧度K_(IC)测试原理 | 第48-51页 |
·试样尺寸 | 第48-49页 |
·Ⅰ型断裂韧度计算公式 | 第49-51页 |
·Ⅱ型断裂韧度K_(IIC)测试原理 | 第51-52页 |
·试样尺寸 | 第51-52页 |
·Ⅱ型断裂韧度计算公式 | 第52页 |
·复合型断裂韧度测试原理 | 第52-53页 |
·试样尺寸 | 第52-53页 |
·复合型断裂韧度的计算 | 第53页 |
·大连地区原状冻土断裂韧度测试试验 | 第53-58页 |
·土质分析 | 第53页 |
·冻结历史的确定 | 第53-54页 |
·Ⅰ型断裂韧度K_(IC)测试结果 | 第54-56页 |
·直裂纹试样断裂韧度K_(IC)测试结果 | 第54-55页 |
·人字型裂纹试样断裂韧度K_(IC)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Ⅱ型断裂韧度K_(IIC)测试结果 | 第56-57页 |
·复合型断裂韧度测试结果 | 第57-58页 |
·沈阳地区原状冻土断裂韧度测试试验 | 第58-65页 |
·土质分析 | 第58-59页 |
·冻结历史的确定 | 第59-60页 |
·Ⅰ型断裂韧度测试结果 | 第60-63页 |
·直裂纹试样断裂韧度测试结果 | 第60-61页 |
·人字型裂纹试样断裂韧度测试结果 | 第61-63页 |
·Ⅱ型断裂韧度K_(IIC)测试结果 | 第63-64页 |
·复合型断裂韧度测试结果 | 第64-65页 |
·室内重塑冻土断裂韧度的测试 | 第65-75页 |
·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试样制作 | 第65页 |
·试样初始裂纹的制作及测量 | 第65-66页 |
·试验装置 | 第66页 |
·断裂韧度试验 | 第66-75页 |
·Ⅰ型断裂韧度测试原理 | 第66-68页 |
·Ⅰ型断裂韧度测试结果 | 第68-72页 |
·Ⅱ型断裂韧度K_(IIC)测试原理 | 第72-73页 |
·Ⅱ型断裂韧度K_(IIC)测试结果 | 第73-74页 |
·复合型断裂韧度测试原理 | 第74-75页 |
·复合型断裂韧度测试结果 | 第75页 |
·现场测试与室内测试结果比较 | 第75-78页 |
·断裂韧度K_(IC)的比较 | 第76-77页 |
·断裂韧度K_(IIC)的比较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4 冻土的压缩断裂试验研究 | 第79-111页 |
·翼型裂纹压缩断裂模型 | 第79-82页 |
·翼型裂纹试样的宏观断裂过程研究 | 第79-81页 |
·翼型裂纹压缩断裂模型 | 第81-82页 |
·试验原理 | 第82-86页 |
·压裂断裂模型试验原理(方法一) | 第82-83页 |
·压剪断裂模型的试验原理(方法二) | 第83-86页 |
·试验设计 | 第86-91页 |
·试样制备 | 第86页 |
·试样初始裂纹的制作 | 第86页 |
·试验装置 | 第86-87页 |
·测试数据 | 第87-91页 |
·对试验原理(一)所得结果的讨论 | 第91-96页 |
·斜裂纹角对K_(IC)值的影响 | 第91-93页 |
·试验温度对K_(IC)值的影响 | 第93-95页 |
·试样加载速率对K_(IC)值的影响 | 第95-96页 |
·对试验原理(二)所得结果的讨论 | 第96-102页 |
·斜裂纹角对K_(IC)和K_(IIC)值的影响 | 第96-99页 |
·试验温度对K_(IC)和K_(IIC)值的影响 | 第99-100页 |
·试样加载速率对K_(IC)和K_(IIC)值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两种方法结果比较 | 第102-107页 |
·斜裂纹角对K_(IC)值影响的比较 | 第102-104页 |
·试验温度对K_(IC)值影响的比较 | 第104-106页 |
·试样加载速率对K_(IC)值影响的比较 | 第106-107页 |
·原状冻土的压缩试验 | 第107-109页 |
·试验设计 | 第107页 |
·试样制作 | 第107-108页 |
·试验装置 | 第108页 |
·测试结果 | 第108-109页 |
·结论 | 第109-111页 |
5 冻土断裂破坏准则在水工建筑物中的应用 | 第111-140页 |
·引言 | 第111页 |
·冻土断裂破坏准则对巨流河排水站冰冻破坏问题的分析 | 第111-117页 |
·排水站工程概况 | 第111-113页 |
·工程地理位置及作用 | 第111页 |
·站点地质、水文及气象资料 | 第111-112页 |
·冰冻破坏情况 | 第112页 |
·排水站的结构 | 第112-113页 |
·冰冻破坏原因分析 | 第113-114页 |
·水泵梁及排架柱的破坏 | 第113-114页 |
·集水池底板的破坏 | 第114页 |
·对排架柱冰冻破坏的计算 | 第114-115页 |
·排架柱冰冻破坏的断裂力学计算 | 第115-116页 |
·抗冰冻破坏的设计方案 | 第116-117页 |
·排架柱防静冰压力作用的设计方案 | 第116-117页 |
·排架柱防冻胀破坏的设计方案 | 第117页 |
·冻土断裂破坏准则对团结水库护坡冰冻破坏问题的分析 | 第117-139页 |
·团结水库工程概况 | 第117-121页 |
·工程位置及现状 | 第117-118页 |
·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8-120页 |
·地质条件及其物理力学指标 | 第120页 |
·水文、气象及冰冻资料 | 第120-121页 |
·围堤护坡冰冻破坏原因分析 | 第121-126页 |
·冰推 | 第121-124页 |
·冻胀与融沉 | 第124-125页 |
·浪淘 | 第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冰冻破坏计算 | 第126-132页 |
·抗冰推计算 | 第126-129页 |
·抗冻胀计算 | 第129-132页 |
·护坡冰冻破坏断裂力学计算 | 第132-134页 |
·护坡抗冰冻破坏设计方案 | 第134-139页 |
·护坡设计原则 | 第134页 |
·结构形式 | 第134-137页 |
·推荐护坡设计方案 | 第137-139页 |
·结论 | 第139-140页 |
6 发展与展望 | 第140-142页 |
结论 | 第142-14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