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空间的逆向解析--以我国城市新中心区规划开发为例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第9-11页 |
·缘由 | 第9-10页 |
·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与范围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研究课题的解读 | 第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相近概念的区分 | 第13-14页 |
·城市新中心区的概念确定 | 第14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概念综述与问题分析 | 第17-23页 |
·相关概念与街道发展演变 | 第17-20页 |
·街道的概念构成与意义 | 第17页 |
·街道现象及其演变 | 第17-19页 |
·街道的功能特征 | 第19页 |
·我国街道的时代特点 | 第19-20页 |
·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街道的含义 | 第20页 |
·街道的功能 | 第20-21页 |
·街道的空间 | 第21-22页 |
·我国学者对于街道的研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城市新区开发 | 第23-73页 |
·北京金融街地块 | 第23-39页 |
·北京金融街发展概述 | 第24-25页 |
·北京金融街规划设计简介 | 第25-27页 |
·北京金融街的街道空间 | 第27-38页 |
·金融街街道空间形态小结 | 第38-39页 |
·上海陆家嘴新区 | 第39-50页 |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发展概述 | 第39-41页 |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设计简介 | 第41页 |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街道空间 | 第41-49页 |
·陆家嘴中心区街道空间形态小结 | 第49-50页 |
·深圳福田新区 | 第50-65页 |
·深圳福田新区发展概述 | 第50-53页 |
·深圳福田新区整体规划设计 | 第53页 |
·深圳福田新区的街道空间 | 第53-64页 |
·福田新区街道空间形态小结 | 第64-65页 |
·综合比较与问题分析 | 第65-73页 |
·四类街道的密度分配情况 | 第65-66页 |
·街道网的结构模式 | 第66-67页 |
·街道形式探讨 | 第67-69页 |
·街道横断面构成要素的指标比较 | 第69-73页 |
第四章 问题与成因探究 | 第73-83页 |
·找出问题 | 第73-75页 |
·无当的宽马路 | 第73页 |
·建筑单体大退后 | 第73-74页 |
·街道界面不连续、不完整 | 第74-75页 |
·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的矛盾 | 第75页 |
·成因探究 | 第75-83页 |
·思想观念因素 | 第75-78页 |
·经济原因 | 第78-79页 |
·交通因素 | 第79-83页 |
第五章 西方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经验 | 第83-97页 |
·新城市主义的启示 | 第83-88页 |
·新城市主义简介 | 第83-84页 |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论 | 第84-87页 |
·新城市主义的几个实例 | 第87-88页 |
·深圳福田中心区22,23-1街坊的启示 | 第88-95页 |
·22,23-1街坊开发设计简介 | 第88-90页 |
·22,23-1街坊的街道断面分析 | 第90-93页 |
·可借鉴的优点 | 第93-95页 |
·西方优秀街道实例给予的启示 | 第95-97页 |
·《Great Streets》简介 | 第95页 |
·实例介绍与分析 | 第95-96页 |
·总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1页 |
·总结 | 第97-100页 |
·街道功能划分 | 第97-98页 |
·街道尺度与推荐断面 | 第98页 |
·两侧建筑与街道围合 | 第98-99页 |
·建筑细部与景观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1页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附录二 表格目录 | 第103页 |
附录三 图片目录 | 第103-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