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动态有功功率优化调度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0-16页
     ·经典经济调度的研究第11-12页
     ·最优潮流的研究第12-14页
     ·动态优化调度的研究第14-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第18-36页
   ·引言第18页
   ·系统网络参数计算第18-20页
     ·励磁支路第19页
     ·线路支路第19页
     ·变压器支路第19-20页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及算法第20-30页
     ·高斯—德尔法第21-22页
     ·新高斯—塞德尔法第22页
     ·牛顿—拉夫逊法第22-26页
     ·直角坐标牛顿—拉夫逊法的简化算法第26-27页
     ·节点解祸牛顿—拉夫逊法第27-28页
     ·P—Q分解法及其简化算法第28-30页
   ·算例第30-34页
   ·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网损微增率算法第36-57页
   ·引言第36页
   ·B系数法和阻抗矩阵法第36-39页
     ·B系数法介绍第37页
     ·阻抗矩阵法有功网损微增率简化算法的新推导第37-39页
   ·导纳矩阵法第39-43页
     ·极坐标形式导纳矩阵法第40-41页
     ·直角坐标形式导纳矩阵法第41-43页
   ·雅可比矩阵法第43-49页
     ·雅可比矩阵法第43-47页
     ·雅可比矩阵简化算法第47-49页
   ·转置雅可比矩阵法第49-52页
     ·转置雅可比矩阵法新推导第49-51页
     ·转置雅可比矩阵简化算法第51-52页
   ·算例第52-54页
     ·IEEE14节点系统第52-53页
     ·IEEE30节点系统第53-54页
   ·小结第54-57页
第四章 动态有功优化的基本理论第57-79页
   ·引言第57-58页
   ·经典法静态有功优化分析第58-68页
     ·静态有功优化模型第58-60页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第60-64页
     ·算例分析第64-68页
   ·有功优化调度由静态过渡到动态的策略第68-70页
   ·动态负荷曲线预分析第70-75页
     ·动态负荷的瓶颈分析第71-73页
     ·负荷曲线段落的划分第73-74页
     ·目标时段的负荷水平第74页
     ·动态负荷曲线预分析的解析第74-75页
   ·动态有功优化的现有数学模型介绍第75-77页
   ·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经典法动态有功优化第79-97页
   ·引言第79页
   ·经典法对后顾约束的处理第79-80页
   ·经典法对前瞻约束的处理第80-83页
     ·经典法所采用的前瞻约束第80-82页
     ·经典法前瞻约束与响应能力约束的关系第82-83页
   ·经典法动态有功优化的数学模型第83-84页
   ·经典法动态有功优化的解算方法第84-87页
     ·第一步优化第85页
     ·第二步优化第85-87页
   ·分步优化的实现过程和程序框图第87-90页
   ·经典法动态优化的特色分析第90页
   ·计算实例第90-96页
   ·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网损微增率算法在经典法动态优化中的对比分析第97-103页
   ·各种网损微增率算法的动态优化结果第97-101页
   ·比较分析第101-103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3-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附录 A IEEE14节点标准试验系统数据第108-109页
附录 B IEEE30节点标准试验系统数据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ERP和SCM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每股收益相关性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