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制药工业废水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外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物化处理 | 第13-14页 |
·生物处理工艺 | 第14-18页 |
·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介绍及UNITANK的工艺特点 | 第18-19页 |
·BAF工艺介绍 | 第19-20页 |
·东北制药总厂废水处理现状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东北制药总厂废水处理现状 | 第20-21页 |
·东北制药总厂废水处理的意义 | 第21-22页 |
·本项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处理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试验研究对象 | 第24-26页 |
·废水量与水质 | 第24页 |
·废水水质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处理目标 | 第25-26页 |
·试验研究方法和工艺流程 | 第26-30页 |
·试验研究和分析化验方法 | 第26-27页 |
·基本工艺流程图 | 第27-29页 |
·工艺技术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强化一级处理及水解酸化的研究 | 第30-48页 |
·剩余污泥强化一级处理试验 | 第30-32页 |
·剩余污泥强化一级处理的目的 | 第30页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31-32页 |
·水解酸化技术机理及运行参数的优化 | 第32-46页 |
·水解酸化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 | 第32-39页 |
·水解酸化反应器参数的优化选择 | 第39-46页 |
·水解反应器抑制甲烷气体产生的措施 | 第46-47页 |
·抑制水解反应器甲烷气体产生的必要性 | 第46页 |
·抑制甲烷气体的措施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UNITANK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 第48-62页 |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活性污泥法及活性污泥的基本概念 | 第48-49页 |
·活性污泥系统中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有机物的代谢过程 | 第49-50页 |
·UNITANK工艺的工作原理 | 第50-53页 |
·UNITANK反应器参数的优化研究 | 第53-57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DO对UNITANK反应器中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温度对UNITANK反应器工作情况的影响 | 第55-56页 |
·HRT对UNITANK反应器工作情况的影响 | 第56-57页 |
·污泥膨胀的控制 | 第57-58页 |
·污泥增长动力学及污泥产生量分析 | 第58-61页 |
·污泥增长动力学 | 第58-59页 |
·制药废水污泥产生量分析和预测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BAF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 第62-77页 |
·曝气生物滤池研究进展 | 第62-67页 |
·曝气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 第62-6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功能 | 第6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 | 第65页 |
·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的选择 | 第65-67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试验材料 | 第67-68页 |
·试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 第68-69页 |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参数的优化研究 | 第69-75页 |
·陶粒的挂膜 | 第69页 |
·处理对象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69-71页 |
·工艺参数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71-73页 |
·关于反冲洗的探讨 | 第73-75页 |
·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动力学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全流程扩大试验研究 | 第77-94页 |
·扩大试验的意义及其结果 | 第77-80页 |
·开展扩大试验的意义 | 第77页 |
·试验规模 | 第77页 |
·试验装置 | 第77-78页 |
·废水水质 | 第78页 |
·装置的启动 | 第78页 |
·稳定运行期主要工艺参数 | 第78-79页 |
·稳定运行期试验数据 | 第79-80页 |
·生物相及生态学分析 | 第80-82页 |
·扩大试验研究的几个关键 | 第82-92页 |
·冲击负荷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 | 第82-85页 |
·活性污泥非平衡增长理论及应用 | 第85-88页 |
·水解池生物除臭试验研究 | 第88-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5页 |
英文缩写表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10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