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执行情况 | 第16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4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 第17-19页 | 
| ·物理工程措施 | 第17-18页 | 
| ·农艺调控措施 | 第18页 | 
| ·生物修复技术 | 第18-19页 | 
|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 | 第19-23页 | 
| ·超富集植物特征及常见种类 | 第19-20页 | 
| ·超富集植物修复机理 | 第20-21页 | 
| ·超富集植物运用 | 第21-22页 | 
| ·植物修复运用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 ·螯合剂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 | 第23-34页 | 
| ·合成螯合剂(aminopolycarboxylic acids) | 第23-28页 | 
| ·天然螯合剂(aminopolycarboxylic acids) | 第28-32页 | 
| ·低分子有机酸 | 第32-33页 | 
| ·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螯合剂诱导植物吸收重金属特征 | 第34-50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6页 | 
| ·供试材料 | 第34-35页 | 
| ·盆栽试验 | 第35页 | 
| ·螯合剂处理淋溶试验 | 第35-36页 | 
|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 第36页 |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 ·不同种植方式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螯合剂对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螯合剂诱导下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对Pb的吸收 | 第38-39页 | 
| ·螯合剂诱导下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对Cd的吸收 | 第39-40页 | 
| ·螯合剂诱导下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对As的吸收 | 第40-41页 | 
| ·螯合剂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植物体地上部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 ·螯合剂处理淋溶对土壤溶液中金属影响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8页 | 
| ·不同种植方式对植物地上部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植物对螯合剂的生长反应 | 第46页 | 
| ·螯合剂对间作植物吸收重金属影响 | 第46-48页 | 
| ·螯合剂对土壤中重金属淋溶风险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重金属复合条件下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特征 | 第50-61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 ·供试材料 | 第50-51页 | 
| ·正交试验 | 第51-52页 | 
|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 第52页 |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 ·两种植物生物量 | 第52-53页 | 
| ·Pb、Cd和As对植物吸收As影响 | 第53-54页 | 
| ·Pb、Cd和AS对植物吸收Cd影响 | 第54-56页 | 
| ·Pb、Cd和AS对植物吸收Pb影响 | 第56-57页 | 
| ·植物收获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Pb、Cd和As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Pb、Cd和As对大叶井口边草吸收As影响 | 第59页 | 
| ·Pb、Cd和As对龙葵吸收Cd影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3种植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潜力 | 第61-71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 ·试验条件 | 第61-62页 | 
| ·供试材料 | 第62页 | 
| ·田间小区设计 | 第62页 | 
|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 第62-63页 | 
| ·数据处理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8页 | 
| ·小区重金属分析 | 第63-64页 | 
| ·植物生长状况 | 第64-65页 | 
| ·植物重金属含量 | 第65-67页 | 
| ·重金属提取量和修复效率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69页 | 
| ·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68-69页 | 
| ·3种植物修复潜力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螯合剂诱导植物吸收重金属特征 | 第71页 | 
| ·重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特征 | 第71-72页 | 
| ·3种植物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潜力 | 第72页 | 
| ·建议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7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