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论文--机械设计论文

机械设计与分析工程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引言第8页
 1.2 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第8-13页
  1.2.1 CAD/CAE/CAM集成概述第8-9页
  1.2.2 CAD/CAE工程数据的特点以及对数据库功能的要求第9-10页
  1.2.3 现有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0-12页
  1.2.4 目前的研究方向第12-13页
 1.3 采用基于Web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因第13-14页
  1.3.1 Web技术与工程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关系第13页
  1.3.2 Web_based EDBMS的优点第13-14页
 1.4 CAD/CAE数据管理系统与PDM的关系第14-15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二章 机械设计与分析工程数据的相关基础第17-23页
 2.1 机械工程数据的定义和分类第17-20页
  2.1.1 机械工程数据的定义第17页
  2.1.2 机械工程数据的分类第17-19页
  2.1.3 机械工程数据的总体特征第19-20页
  2.1.4 机械工程数据与管理(商用)数据的区别第20页
 2.2 机械工程数据库系统与商用数据库系统的比较第20-22页
  2.2.1 机械工程数据库系统与商用数据库系统区别第20-21页
  2.2.2 机械工程数据库系统与商用数据库系统的联系第21-22页
 2.3 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研究第23-34页
 3.1 数据库技术基础第23-26页
  3.1.1 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第23-24页
  3.1.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第24-26页
 3.2 传统数据模型及其局限性第26-27页
  3.2.1 传统数据模型的类型第26-27页
  3.2.2 传统数据模型的局限性第27页
 3.3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产生及研究现状第27-30页
  3.3.1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第27-29页
  3.3.2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研究现状第29-30页
 3.4 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的工程数据库第30-32页
  3.4.1 对象关系数据库概述第30-31页
  3.4.2 利用对象关系数据库存储工程数据的优点第31-32页
 3.5 对象关系数据库Oracle简介第32-33页
  3.5.1 Oracle数据库的对象关系技术第32-33页
  3.5.2 Oracle大型对象(LOB)类型第33页
 3.6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数据库访问技术研究第34-49页
 4.1 基本数据库访问技术第34-37页
  4.1.1 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第34-36页
  4.1.2 Java数据库连接(JDBC)第36-37页
 4.2 常用WEB数据库访问技术第37-44页
  4.2.1 概述第37-38页
  4.2.2 通用网关接口(CGI)第38-39页
  4.2.3 ASP技术第39-40页
  4.2.4 PHP技术第40-41页
  4.2.5 JSP技术第41-42页
  4.2.6 ASP.NET技术第42页
  4.2.7 比较第42-44页
 4.3 基于.NET架构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研究第44-48页
  4.3.1 .NET平台技术第44-45页
  4.3.2 ASP.NET技术第45-47页
  4.3.3 ADO.NET技术第47-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49-70页
 5.1 系统总体设计第49-52页
  5.1.1 系统概述第49页
  5.1.2 开发环境第49-50页
  5.1.3 逻辑结构图第50页
  5.1.4 功能模块图第50-52页
 5.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第52-60页
  5.2.1 面向对象的工程数据模型第52-55页
  5.2.2 数据库存储过程设计第55-60页
 5.3 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第60-69页
  5.3.1 会话状态第60-62页
  5.3.2 基于Web/VRML的产品数据可视化技术第62-64页
  5.3.3 调用存储过程的方法第64-65页
  5.3.4 数据库访问类第65-69页
 5.4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例运行第70-79页
 6.1 项目背景第70页
 6.2 主要页面的流程第70-71页
 6.3 系统登录第71页
 6.4 项目管理第71-76页
  6.4.1 项目搜索第71-72页
  6.4.2 项目概述第72-73页
  6.4.3 项目文档管理第73-74页
  6.4.4 工程模型数据管理第74页
  6.4.5 工程分析数据管理第74-76页
 6.5 零件管理第76-77页
 6.6 用户管理第77-78页
 6.7 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7.1 结论第79-80页
 7.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样机仿真的机构动平衡研究
下一篇:论商代及西周“人虎母题”青铜器的内涵及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