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 第14-24页 |
第一节 教学问题 | 第15-16页 |
一、教学目标 | 第15页 |
二、教学方法 | 第15页 |
三、教材 | 第15页 |
四、学生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学生交际能力问题 | 第16-18页 |
一、母语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二、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 | 第17页 |
三、学生对交际能力的认识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 第18-22页 |
一、文化教学的起源和发展 | 第18-20页 |
二、如何定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 | 第20-21页 |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理论 | 第21页 |
四、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结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外语学习的本质和途径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认知学说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因素 | 第25-27页 |
一、学习动机 | 第25-26页 |
二、个别差异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研究学习的方法 | 第27-29页 |
一、学习的类型 | 第27页 |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第27-28页 |
三、外语课堂教学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汉英语言的文化差异 | 第29-42页 |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 第29-30页 |
一、语言与文化的定义 | 第29页 |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中西方语言观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中西方思维及表达差异 | 第31-42页 |
一、汉英思维和表达方式不同 | 第31-32页 |
二、汉英语言差异的文化根源 | 第32-33页 |
三、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 | 第33-35页 |
四、动物名词及其文化寓意 | 第35-37页 |
五、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 第37-42页 |
第四章 汉英语言的本质差异 | 第42-45页 |
第一节 汉字英词之比较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汉英语言差异的表现——词汇差异 | 第43-45页 |
一、词汇与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念 | 第43-44页 |
二、词汇对应 | 第44页 |
三、词义空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 第45-71页 |
第一节 文化教育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 | 第45-50页 |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 | 第45页 |
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内容 | 第45-47页 |
三、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 第47-48页 |
四、强化文化意识是学习语言知识实现交际的关键 | 第48-49页 |
五、中学生成长中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英语教学与文化 | 第50-58页 |
一、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51-54页 |
二、英语教师 | 第54-55页 |
三、学生交际能力与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 | 第55-58页 |
第三节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 第58-61页 |
第四节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61-64页 |
第五节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和导入文化教育 | 第64-71页 |
一、文化教育导入的原则 | 第64-65页 |
二、文化教育导入的内容 | 第65页 |
三、文化教育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 第65-67页 |
四、文化教育的方法 | 第67-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76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