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 ·谐波及无功产生原因 | 第7-9页 |
| ·谐波及无功的危害问题 | 第9-10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国内外发展现况及前景 | 第10-14页 |
| ·谐波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10-11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有源滤波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12-14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谐波及无功补偿所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缺点 | 第14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方向 | 第14-16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7-31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17-23页 |
| ·按接入电网方式分类 | 第18-22页 |
| ·按谐波源类型分类 | 第22-23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 第23-25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电流检测技术 | 第25-28页 |
| ·基于DSP 控制的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构成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并联型APF 的主要参数选取及对补偿精度的影响分析 | 第31-35页 |
| ·电感电流有效变化率以及电感L 的确定 | 第31-32页 |
| ·电容电压波动对补偿性能的影响及其波动范围和电容量C 的确定 | 第32-34页 |
| ·APF 的功率流向分析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基于DSP 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算法优化 | 第35-46页 |
| ·原始i_p-i_q 检测法原理简介 | 第35-37页 |
| ·三相电压不对称时,检测法误差分析 | 第37-38页 |
| ·三相电压畸变时,i_p-i_q 检测法改进方法 | 第38-39页 |
| ·直流侧总电压闭环控制 | 第39-41页 |
| ·直流侧上下电容电压均压闭环控制 | 第41-43页 |
| ·加入双闭环电压控制的谐波与无功电流的计算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基于DSP 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 | 第46-55页 |
| ·基于DSP 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控制算法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6-49页 |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仿真模块 | 第47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检测单元 | 第47-48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PWM 控制信号发生单元 | 第48-49页 |
| ·仿真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49-5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总结 | 第55-56页 |
|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的说明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