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及其作用 | 第8-15页 |
一、激励机制与公务员激励机制 | 第8-9页 |
(一) 激励机制 | 第8页 |
(二) 公务员激励机制 | 第8-9页 |
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内容 | 第9-12页 |
(一) 薪酬制度 | 第10页 |
(二) 考核制度 | 第10页 |
(三) 奖惩制度 | 第10-11页 |
(四) 职务升降与任免制度 | 第11页 |
(五) 监督制度 | 第11-12页 |
三、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作用 | 第12-15页 |
(一) 调动公务员潜能,提高行政效率 | 第12页 |
(二) 克服官僚主义,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 第12-13页 |
(三) 强化约束机制,有效规制腐败现象 | 第13页 |
(四) 促进稳定、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形成 | 第13-14页 |
(五) 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 第15-24页 |
一、我国公务员激励方面已取得的成绩 | 第15-16页 |
二、我国现行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16-24页 |
(一) 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8页 |
(二) 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三) 奖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四) 职务升降与任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五) 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路 | 第24-53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8页 |
(一) 委托—代理理论介绍 | 第24-26页 |
(二)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务员激励问题中的适用性 | 第26-28页 |
二、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分析 | 第28-37页 |
(一) 问题来源分析 | 第28-35页 |
(二) 现有激励机制分析 | 第35-37页 |
三、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路 | 第37-53页 |
(一) 正视并努力减小目标冲突 | 第37-39页 |
(二) 减少信息不对称 | 第39-40页 |
(三) 强化参与动机 | 第40-44页 |
(四) 寻求激励兼容 | 第44-53页 |
第四章 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53-63页 |
一、民族自治地方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特殊作用 | 第53-55页 |
(一) 有助于维持边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 第53-54页 |
(二) 有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 | 第54页 |
(三) 有助于提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 第54-55页 |
(四) 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各族公务员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 | 第55页 |
二、民族自治地方公务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特殊问题 | 第55-57页 |
(一) 思想较为保守 | 第55-56页 |
(二) 财力比较匮乏 | 第56页 |
(三) 素质差异明显 | 第56页 |
(四) 民族文化、宗教观念影响很大 | 第56-57页 |
(五) 行政监督不力 | 第57页 |
三、对民族自治地方公务员激励机制完善的几点建议 | 第57-63页 |
(一) 引导公务员树立良好的行政道德准则实施自我激励 | 第57-58页 |
(二) 促使各族公务员更新观念 | 第58-59页 |
(三)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公务员的薪酬制度 | 第59页 |
(四) 照顾少数民族公务员的实际情况 | 第59页 |
(五) 树立“政务公开”的透明政府理念 | 第59-60页 |
(六) 完善对公务员的全方位监督 | 第60-61页 |
(七) 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一) 著作 | 第63-64页 |
(二) 论文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