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1 选题依据 | 第5-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6-11页 |
| ·“人文”概述 | 第6-7页 |
| ·目前有关对人文素质研究的现状 | 第7-11页 |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1-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5-39页 |
| ·提高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 第15-17页 |
| ·有关人文素质理论问题的探讨 | 第17-20页 |
| ·人文素质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 ·人文素质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 ·构成人文素质几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 第19-20页 |
| ·北京市体育院校和一般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0-30页 |
| ·北京市体育院校和一般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文素质状况 | 第20-22页 |
| ·北京市体育院校不同年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 | 第22-25页 |
| ·北京市体育院校不同系别学生人文素质状况 | 第25-29页 |
| ·北京市体育院校不同性别学生人文素质状况 | 第29-30页 |
| ·影响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因素 | 第30-33页 |
| ·主观因素 | 第30-31页 |
| ·客观因素 | 第31-33页 |
| ·提高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 第33-39页 |
|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教育思想 | 第33页 |
| ·规划课程设置,增加学生人文知识 | 第33-34页 |
| ·结合体育院校专业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 第34-35页 |
|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 第35页 |
| ·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激发学生自主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在动力 | 第35页 |
| ·结合体育文化,构建良好的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 第35-36页 |
| ·运用综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 第36页 |
| ·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做出有力保障 | 第36-37页 |
| ·优化教育资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 第37-38页 |
| ·加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 第38页 |
| ·加强 “两课”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 第38-39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 6 致谢 | 第41-42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8 附录 | 第44-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