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劳动合同立法的必要性 | 第9-11页 |
第二部分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35页 |
一、关于试用期制度 | 第11-17页 |
(一) 设定的具体试用期间比较混乱 | 第11-13页 |
(二) 未明确试用期间的工资标准问题 | 第13-14页 |
(三) 未明确试用期内的社会福利待遇 | 第14-17页 |
二、关于保证金制度 | 第17-22页 |
(一) 劳动合同解除权利设定上的不对等性 | 第17-21页 |
(二) 保证金作为合同履行的一种担保手段为我国合同法所承认 | 第21页 |
(三) 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一个有利手段 | 第21-22页 |
三、关于就业规则制度 | 第22-25页 |
(一) 就业规则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 | 第22-23页 |
(二) 现行就业规则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四、关于劳动争议时效制度 | 第25-35页 |
(一) 规定的时效期间过短 | 第25-27页 |
(二) 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进一步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第27-35页 |
第三部分 劳动合同立法的建议 | 第35-46页 |
一、关于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5-37页 |
(一) 明确设定试用期的条件 | 第35页 |
(二) 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按照一定的比例设定试用期间 | 第35-36页 |
(三) 明确试用期内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条件 | 第36页 |
(四) 明确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及应当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 | 第36-37页 |
(五) 明确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 第37页 |
二、关于设立保证金制度的建议 | 第37-39页 |
(一) 保证金的设立范围及数额 | 第37-38页 |
(二) 保证金的返还 | 第38页 |
(三) 恶意收取保证金的损害赔偿责任 | 第38-39页 |
三、关于就业规则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9-43页 |
(一) 明确就业规则的法律地位 | 第39页 |
(二) 明确制定就业规则的法定程序 | 第39-42页 |
(三) 明确就业规则的内容 | 第42页 |
(四) 明确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 | 第42-43页 |
四、关于时效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3-46页 |
(一) 延长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 | 第43页 |
(二) 明确申请时效的起算点 | 第43-44页 |
(三) 明确时效的中止、中断制度 | 第44页 |
(四) 明确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的规定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