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6页 |
·O_3特性 | 第8-9页 |
·近地面O_3及其前体物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观测实验 | 第16-22页 |
·观测点周围环境 | 第16-17页 |
·仪器和观测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第三章 北京秋季近地面O_3和臭氧前体物城区和郊区对比 | 第22-51页 |
·城区和郊区地面O3特征 | 第22-25页 |
·日均值 | 第22页 |
·城区O_3日变化特征 | 第22-23页 |
·郊区O_3日变化特点 | 第23-24页 |
·城区和郊区O_3的差异 | 第24-25页 |
·O_3及其前体物 | 第25-35页 |
·NO和O_3的关系 | 第25-27页 |
·NO_2/N0和O_3的关系 | 第27-33页 |
·CO和O_3的关系 | 第33页 |
·有关十三陵O_3前体物是否有外来输送的探讨 | 第33-35页 |
·箱模式 | 第35-49页 |
·模式简介: | 第36-37页 |
·资料选取 | 第37页 |
·地面O_3模拟 | 第37-49页 |
·控制实验 | 第37-41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41-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夏季高污染臭氧浓度及其前体物特点 | 第51-78页 |
·各个站点的O_3浓度特征 | 第51-54页 |
·舞蹈学院 | 第51页 |
·朝阳 | 第51-52页 |
·顺义 | 第52页 |
·培训中心 | 第52-53页 |
·奥体中心 | 第53页 |
·观象台 | 第53-54页 |
·各测点O_3观测同位相特征 | 第54-55页 |
·NO_2/NO和O_3 | 第55-61页 |
·舞蹈学院 | 第55-56页 |
·朝阳 | 第56-57页 |
·顺义 | 第57-58页 |
·培训中心 | 第58-59页 |
·观象台 | 第59-61页 |
·不同天气条件下O_3和前体物浓度 | 第61-67页 |
·舞蹈学院 | 第61页 |
·朝阳 | 第61-62页 |
·顺义 | 第62-63页 |
·培训中心 | 第63-64页 |
·奥体中心 | 第64-65页 |
·观象台 | 第65-67页 |
·O_3浓度多云大于晴天的原因 | 第67-70页 |
·舞蹈学院 | 第67-68页 |
·朝阳 | 第68页 |
·顺义 | 第68-69页 |
·培训中心 | 第69页 |
·奥体中心 | 第69-70页 |
·观象台 | 第70页 |
·个例分析 | 第70-76页 |
·O_3特征 | 第70-72页 |
·O_3和NO_2/NO | 第72-73页 |
·O_3和VOC | 第73-74页 |
·天气形势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6页 |
个人简介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