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 第8-9页 |
·诗人介绍 | 第9页 |
·诗韵材料、版本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2 用韵分析 | 第11-42页 |
·阴声韵 | 第11-20页 |
·果摄——歌戈部 | 第11-12页 |
·假摄——家麻部 | 第12-13页 |
·遇摄——鱼模部 | 第13-14页 |
·蟹摄——皆来部 | 第14-16页 |
·止摄——支微部 | 第16-18页 |
·效摄——萧豪部 | 第18-19页 |
·流摄——尤侯部 | 第19-20页 |
·阳声韵部 | 第20-28页 |
·咸摄——监廉部 | 第20-21页 |
·深摄——侵寻部 | 第21页 |
·山摄——寒先部(古体诗)寒山部、先天部(近体诗) | 第21-23页 |
·臻摄——真文部 | 第23-24页 |
·宕江摄——江阳部 | 第24-26页 |
·梗曾摄——庚青部 | 第26-28页 |
·通摄——东钟部 | 第28页 |
·入声韵部 | 第28-32页 |
·耶诗入声韵 | 第28-30页 |
·萨诗入声韵 | 第30-32页 |
·特殊问题的讨论 | 第32-42页 |
·阴声部通押 | 第32-34页 |
·支微部与鱼模部 | 第32-33页 |
·尤侯部与萧豪部 | 第33页 |
·皆来部与支微部 | 第33页 |
·鱼模部与东钟部 | 第33-34页 |
·皆来部与寒山部 | 第34页 |
·东钟部与庚青部 | 第34页 |
·阳声部通押 | 第34-36页 |
·异调相押 | 第36页 |
·元韵的归属问题 | 第36-38页 |
·关于全浊上变去 | 第38-40页 |
·关于全浊入声变阳平 | 第40-42页 |
3 用韵比较 | 第42-46页 |
·与宋金元代诗词韵比较 | 第42-43页 |
·与《平水韵》、《蒙古字韵》、《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比较 | 第43页 |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43-46页 |
4 结语 | 第46-48页 |
附1 耶律楚材近体诗韵简表 | 第48页 |
附2 萨都刺近体诗韵简表 | 第48-49页 |
附3 耶律楚材近体诗中全浊入声变阳平的诗句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
附: 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