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1-16页 |
·材料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6页 |
·杂交 | 第11页 |
·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 第11页 |
·子房培养 | 第11-12页 |
·胚珠培养 | 第12页 |
·杂交苗的培养 | 第12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12页 |
·根尖染色体数目鉴定 | 第12-13页 |
·生殖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14-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26页 |
·四倍体大白菜与二倍体结球甘蓝杂种的获得 | 第16-18页 |
·杂交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 第16页 |
·不同培养基对杂种胚生长的效应 | 第16页 |
·不同取材时期对杂种胚生长的影响 | 第16-17页 |
·不同培养基对成活幼胚发育的影响 | 第17-18页 |
·杂种鉴定 | 第18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18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18页 |
·生殖特性 | 第18-22页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 | 第18-20页 |
·花粉特性 | 第20-22页 |
·回交一代遗传特性 | 第22页 |
·探针标记 | 第22-2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检测 | 第22-23页 |
·基因组DNA的剪切 | 第23-24页 |
·探针标记及检测 | 第24-26页 |
4 讨论 | 第26-30页 |
·芸薹属A、C基因组染色体间同源性 | 第26页 |
·合成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的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大白菜与结球甘蓝种间杂交 | 第27-28页 |
·大白菜与结球甘蓝种间杂交障碍 | 第27页 |
·杂交亲本倍性对亲和性的影响 | 第27页 |
·胚挽救的适宜时期 | 第27-28页 |
·减数分裂中的异常现象 | 第28页 |
·游离染色体的出现 | 第28页 |
·落后染色体的出现 | 第28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中探针和封阻DNA长度的优化 | 第28-30页 |
·DNA的提取 | 第28页 |
·探针和封阻长度的优化 | 第28-30页 |
5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