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8-9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土地 | 第12页 |
·耕地 | 第12页 |
·耕地集约利用 | 第12-13页 |
·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3页 |
·级差地租理论 | 第13页 |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 第13-14页 |
·集约经营原理 | 第14-15页 |
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 | 第15-25页 |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5-17页 |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15-16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6-17页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17-25页 |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17-1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8-23页 |
·耕地集约指数得分 | 第23-25页 |
4 济宁市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 第25-29页 |
·自然条件 | 第25-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土地面积 | 第25页 |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气候特点 | 第25页 |
·水文条件 | 第25页 |
·土壤条件 | 第25-26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6页 |
·行政区划与人口概况 | 第26页 |
·交通情况 | 第26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6页 |
·耕地利用情况 | 第26-29页 |
5 济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29-40页 |
·数据来源及评价结果 | 第29页 |
·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分区 | 第29-30页 |
·耕地集约利用区域差异分析 | 第30-34页 |
·耕地投入强度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耕地利用强度比较分析 | 第31页 |
·耕地产出效果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耕地生态环境状况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耕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36-37页 |
·人口因素 | 第37页 |
·耕作条件与农业产业结构 | 第37页 |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 第37页 |
·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 | 第37-38页 |
·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 | 第38页 |
·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 第38页 |
·加强耕地整理 | 第38-39页 |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 第39-4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课题研究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