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模拟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华北平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的基本概况 | 第22-29页 |
·子牙河流域自然地理状况 | 第22-24页 |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气候气象条件 | 第22-24页 |
·水系特征 | 第24页 |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9页 |
·含水层组的划分 | 第25-27页 |
·地下水循环系统特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子牙河流域地表水模型 | 第29-47页 |
·引入地表水模型的意义 | 第29-30页 |
·SWAT 模型简介 | 第30-33页 |
·SWAT 模型的结构 | 第31-32页 |
·SWAT 模型的运行控制 | 第32-33页 |
·SWAT 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3-3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模型计算的主要公式 | 第39-41页 |
·地表径流量的计算 | 第39-40页 |
·土壤水计算 | 第40页 |
·地下水计算 | 第40-41页 |
·模型模拟计算结果 | 第41-44页 |
·计算单元参数 | 第42-43页 |
·输出结果 | 第43-44页 |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模拟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子牙河流域地下水模拟 | 第47-69页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7-51页 |
·边界条件的概化 | 第47页 |
·计算目的层及其水力特征的概化 | 第47-50页 |
·源汇项的概化 | 第50-51页 |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第51-53页 |
·浅水含水层非稳定三维流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承压水非稳定三维流数学模型 | 第52-53页 |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求解 | 第53-59页 |
·研究区剖分 | 第54页 |
·计算时段的确定 | 第54-55页 |
·定解条件的确定 | 第55页 |
·源汇项的确定 | 第55-59页 |
·数学模型的校正和验证 | 第59-69页 |
·水文地质模型参数 | 第59-61页 |
·梯度场和降速场的拟合 | 第61-69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应用分析 | 第69-74页 |
·启用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分析 | 第69-71页 |
·地下水库配套工程的设想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摘要 | 第82-84页 |
Abstract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导师简介 | 第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