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周载荷作用下燕尾榫结构微动疲劳寿命研究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6页 |
|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技术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 ·微动损伤机理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微动疲劳寿命研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 第16-27页 |
| ·微动损伤原理 | 第16-18页 |
| ·微动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0页 |
| ·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20-26页 |
| ·名义应力法 | 第20-21页 |
| ·其他寿命预测方法 | 第21-24页 |
| ·本文的寿命预测方法 | 第24-26页 |
| ·裂纹萌生位置的预测 | 第25页 |
| ·寿命预测模型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燕尾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27-44页 |
| ·燕尾榫结构的物理模型 | 第27-28页 |
| ·燕尾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28-29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9-34页 |
| ·15KN载荷下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9-32页 |
| ·三种不同载荷下的分析对比 | 第32-34页 |
|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有限元分析 | 第34-42页 |
| ·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4-37页 |
| ·燕尾榫结构加工公差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偏心加载的影响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微动疲劳裂纹监测系统开发 | 第44-60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裂纹监测系统原理 | 第44-45页 |
| ·硬件电路设计和开发 | 第45-51页 |
| ·硬件电路原理 | 第46页 |
| ·测量电桥和调理电路 | 第46-47页 |
| ·模数转换电路 | 第47-49页 |
| ·通信电路部分 | 第49页 |
| ·微处理MCU | 第49-50页 |
| ·电路PCB板的制作 | 第50-51页 |
| ·裂纹监测界面 | 第51-59页 |
| ·Windows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 ·开发语言、平台及支持软件 | 第53-55页 |
| ·软件结构设计 | 第55-56页 |
| ·图形用户界面程序设计、实现 | 第56-58页 |
| ·软件安装初始化程序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低周载荷下的微动疲劳试验研究 | 第60-75页 |
| ·试验设备介绍 | 第60-62页 |
| ·试验过程 | 第62-6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 ·应变信号峰值曲线 | 第66-67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7-70页 |
| ·微动疲劳寿命的预测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