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缩写与符号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1.1 fgf基因的组成 | 第14-15页 |
1.1.2 FGFs的分子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1.1.3 FGF受体(FGFR) | 第16-17页 |
1.1.4 FGF的功能 | 第17-19页 |
1.2 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9-24页 |
1.2.1 杆状病毒分类 | 第19页 |
1.2.2 杆状病毒基因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1.2.3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第21-23页 |
1.2.4 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 | 第23-24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4-26页 |
1.3.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4页 |
1.3.2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4页 |
1.3.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fg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26-3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7页 |
2.1.1 材料 | 第26页 |
2.1.2 ApNPV多角体的纯化及 DNA提取 | 第26页 |
2.1.3 ApNPVDNA的Hind Ⅲ和Sal Ⅰ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26-27页 |
2.1.4 fgf全长基因克隆 | 第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2.1 fgf基因序列的解析 | 第27页 |
2.2.2 fgf基因的序列分析与同源性比较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fg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1-40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5页 |
3.1.1 材料 | 第31页 |
3.1.2 常用缓冲液 | 第31-32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3.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2-33页 |
3.1.5 BmN细胞中杆状病毒BmNPV DNA的提取 | 第33页 |
3.1.6 fgf类似基因的PCR | 第33页 |
3.1.7 连接反应 | 第33页 |
3.1.8 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3-34页 |
3.1.9 质粒 DNA转化 | 第34页 |
3.1.10 SDS-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 DNA | 第34页 |
3.1.11 fgf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3.2.1 PCR结果 | 第35页 |
3.2.2 酶切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3.2.3 P12,P34测序结果 | 第36-37页 |
3.2.4 BmNPV中fgf基因的序列比较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fgf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0-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4.1.1 材料 | 第40页 |
4.1.2 常用缓冲液 | 第40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4.1.4 pET28a(+)-fgf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页 |
4.1.5 fgf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1页 |
4.1.6 SDS-PAGE分析鉴定表达产物 | 第41页 |
4.1.7 表达产物的纯化(Ni~(2+)-IDA亲和层析) | 第41-42页 |
4.2 结果和分析 | 第42-46页 |
4.2.1 pET28a(+)-fgf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4.2.2 重组质粒酶切及 PCR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4.2.3 SDS-PAGE分析鉴定表达产物 | 第44-46页 |
4.2.4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fgf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和定位 | 第47-52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5.1.1 材料 | 第47页 |
5.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7页 |
5.1.3 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47页 |
5.1.4 pCDNA3.1-gfp-fgf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5.1.5 fgf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 第48页 |
5.2 结果和分析 | 第48-51页 |
5.2.1 pcDNA3.1-gfp-fgf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5.2.2 重组质粒酶切及 PCR鉴定结果 | 第49-50页 |
5.2.3 共聚焦观察转染的细胞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fg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和定位 | 第52-61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6.1.1 质粒、菌种与细胞 | 第52页 |
6.1.2 酶及主要试剂 | 第52页 |
6.1.3 质粒pF_(AST)B_(AC)HTB-gfp-fgf构建与鉴定 | 第52-53页 |
6.1.4 转座重组杆状病毒 Bacmid/gfp-fgf质粒 | 第53页 |
6.1.5 Bacmid/gfp-fgf的PCR检测鉴定 | 第53页 |
6.1.6 重组 Bacmid转染昆虫细胞 | 第53-54页 |
6.1.7 PCR分析外源基因与病毒基因组的整合 | 第54页 |
6.1.8 SDS-PAGE | 第54页 |
6.1.9 fgf在Sf9细胞中的表达 | 第54页 |
6.2 结果 | 第54-59页 |
6.2.1 重组质粒pF_(AST)B_(AC)HTB-gfp-fgf构建 | 第54-55页 |
6.2.2 重组质粒酶切及 PCR鉴定结果 | 第55-57页 |
6.2.3 PCR鉴定 Bacmid/gfp-fgf转座重组 | 第57页 |
6.2.4 共聚焦观察细胞 TN5细胞 | 第57-58页 |
6.2.5 重组杆状病毒的PCR检验 | 第58页 |
6.2.6 SDS-PAGE电泳检验 | 第58-59页 |
6.2.7 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的 Sf9细胞 | 第5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7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fgf基因在家蚕细胞和幼体中表达和组织定位 | 第61-69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7.1.1 材料 | 第61页 |
7.1.2 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61页 |
7.1.3 线性化的 Bm-pBacPAK6 DNA的制备 | 第61页 |
7.1.4 Lipofectin共转染 | 第61-62页 |
7.1.5 SDS-PAGE电泳 | 第62页 |
7.1.6 fgf基因在蚕体中的表达定位 | 第62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7.2.1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62-63页 |
7.2.2 重组转移质粒的酶切检验与 PCR检验 | 第63-64页 |
7.2.3 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的Bm细胞 | 第64-65页 |
7.2.4 SDS-PAGE电泳检验 | 第65页 |
7.2.5 fgf基因在蚕体中表达的定位 | 第65-67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8.2 存在问题及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