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形象的经典化演变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第1章 正统文化中的张飞形象 | 第14-24页 |
| ·不同史家对张飞形象的改造 | 第14-20页 |
| ·陈寿《三国志》 | 第14-15页 |
| ·裴松之《三国志注》 | 第15-16页 |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第16-18页 |
| ·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 第18页 |
| ·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和郭允蹈《蜀鉴》 | 第18-20页 |
| ·《三国志》中的张飞 | 第20-22页 |
| ·独挡一面——拒水断桥 | 第20页 |
| ·尊贤爱士——义释严颜 | 第20-21页 |
| ·智勇双全——大破张郃 | 第21页 |
| ·致命弱点——不恤小人,暴而无恩 | 第21-22页 |
| ·其他正史中的张飞记忆 | 第22-24页 |
| 第2章 民间文化中的张飞形象 | 第24-36页 |
| ·宋元民间对张飞的崇尚 | 第24-27页 |
| ·宋元民间文化心理 | 第24-26页 |
| ·张飞庙的兴起 | 第26-27页 |
| ·《三国志平话》中的张飞 | 第27-32页 |
| ·《平话》对史传张飞故事的新发展 | 第28-29页 |
| ·《平话》对张飞故事的新开创 | 第29-32页 |
| ·张飞在元杂剧中的戏剧化表现 | 第32-36页 |
| 第3章 精英文化中的张飞形象 | 第36-47页 |
| ·唐人诗歌对张飞的记载 | 第36-37页 |
| ·罗贯中塑造张飞的精英意识 | 第37-39页 |
| ·罗贯中对前代张飞故事情节的取舍 | 第38页 |
| ·罗贯中对张飞形象的塑造 | 第38-39页 |
| ·《三国志演义》中的张飞形象 | 第39-47页 |
| ·演张飞之义 | 第39-42页 |
| ·展张飞之谋 | 第42-45页 |
| ·弱化张飞之暴 | 第45-47页 |
| 第4章 张飞形象的其他侧面与影响 | 第47-51页 |
| ·张飞形象的儒雅化 | 第47-49页 |
| ·张飞擅长书法 | 第47-48页 |
| ·张飞善画美人 | 第48-49页 |
| ·张飞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开启喜剧英雄形象系列 | 第49页 |
| ·鼓词中的张飞 | 第49-50页 |
| ·现代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